來源:市城市管理局 更新時間:2024-09-20
2024年全市城市管理工作要點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攻堅之年,也是我市全面提升城市治理現代化水平的重要之年。2024年全市城市管理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全國、全省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黨建引領,立足“城市保姆”職能定位,深入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工作理念,聚焦項目建設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城市安全運行、執法能力提升等方面,深入推進“四個年”活動,推動全市城市管理工作在穩中開好局、在進上求突破,為建設美麗幸福呂梁,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一、突出“項目為王”,厚植城市發展強勁動能
1.續建項目年內完工。牢固樹立項目是第一支撐的鮮明導向,新城供水二期、第二污水處理廠三期、鳳山片區棚戶區改造安置項目、貨源街片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市紀委監委國防溝管理中心項目續建工程及信息化工程等13個續建項目要樹立掛圖作戰的施工導向,制定時間表、路線圖,倒排工期,確保年內按節點全部完工。
2.啟動項目全速推進。搶抓全市建設項目容缺辦理、并聯審批等政策機遇,全力攻堅呂梁大道二期、市區龍鳳南大街廣場游園及地下停車場建設項目、北川河文豐路橋梁工程、呂梁市東城供水工程等10個項目的手續辦理工作,推動項目及早開工。
3.儲備項目及時跟蹤。持續提升儲備項目質量,抓實52個儲備項目的“上馬”跟蹤工作,分年度列出實施計劃,及早破解儲備項目轉化落地中存在的難點堵點,提高項目要素保障效率,確保儲備項目盡快實現從“謀儲報”到“開工建”,努力做大項目盤子。
二、用足“繡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細管理水平
4.提升城市通行能力。完善城區路網結構,補齊現有建成區路網密度缺口,建設主次干路和支路搭配合理的道路網系統。提升市政設施養護能力,做好道路、人行道、橋梁等設施病害隱患治理。繼續整治改造一批老舊街巷,完善道路功能,精細化打造完整街道。
5.提升城市照明品質。加大市區照明設施檢修維護力度,持續推進安全隱患老舊路燈更換,有效化解城市照明設施隱患風險。推進呂梁市區亮化提升項目,打造主城核心區整體性、連續性、有重點、有層次、交相呼應的夜間景觀照明系統。
6.提升園林管護水平。全力做好市區、汾陽創建國家園林城市申報資料完善工作,指導孝義、嵐縣做好國家園林城市復查資料準備工作,指導柳林縣、興縣等縣做好省級園林城市驗收工作,督促還未創建省級園林縣城的其他縣對標對表,加大園林綠化建設力度,確保按計劃完成創建任務。細化公園、游園綠地養護管理措施,制定針對性養護管理方案,全面提升城市園林綠化精細化管養水平。突出市花、市樹在我市園林綠化中的主導地位,積極打造以月季、國槐為特色的主題公園、苗圃基地和城市園林風景線。督促各縣市因地制宜建設一批游園、廣場項目,全市至少再謀劃建設8個體量小、品質優的小微綠地、口袋公園。
三、當好“城市保姆”,全面提升為民服務水平
7.全力做好供水保障。完善供水能力建設,力爭6月底前新城供水二期工程建成投運、東城供水工程開工建設。開工實施中心城區687個市政消火栓應急增建補建工作,確保8月底前全部完成。督促各縣(市)做好市政消火栓增、補建工作,確保市政消火栓完好率100%。加大供水水質監測力度,做好清洗消毒管理工作,確保市民飲水安全。加強智慧水務建設,構建一體化數據監測和調度管理平臺,實現從“源頭到龍頭”的一體化監控體系。
8.全力提升供熱質量。及時開展“冬病春治”“冬病夏治”,做好供熱系統設施“大體檢”工作,為今冬明春供暖保駕護航。加快實施市區多熱源聯網、柳林縣沿川村鎮集中供熱全覆蓋、馬茂莊老舊供熱管網更換、市第三人民醫院集中供熱等一批供熱項目,實現供熱管網一體運行、全網貫通。結合熱網負荷實際,及時調整熱力站和泵站運行參數,統籌調配熱源能力,提升應急搶險水平,守牢群眾溫暖過冬的民生底線。
9.全力破解停車難題。全面貫徹落實《呂梁市停車管理條例》,加強公共停車管理服務,在符合交通安全管理和基本通行條件下,繼續增設一批停車泊位。探索重點區域限時停車、即停即走,以及夜間限時停車等管理措施,提升停車泊位的利用率和周轉率。在市區周轉率較高的停車場建設部分充電樁,切實滿足市區新能源車輛充電需求。
10.全力優化服務環境。以利企便民為抓手,精簡獲得用水、用熱報裝流程,壓縮受理時間,全面推行“最多跑一次”“一窗受理”“容缺受理、限時補齊”、全流程專人跟進等優質服務,為市場添活力、為群眾增便利。全力督促運管服平臺建設進度,力爭早日運營。同步督促各縣(市)及時開展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普查工作,解決地下設施底數不清的問題。
四、聚焦“環境更優”,力促城鎮人居環境煥顏
11.強化生活污水處理弱項。大力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新建、擴容工程,市區第二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8月底前完成建設實現調試運行,嵐縣污水處理廠四期擴容工程、石樓縣第二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全面提升污水設施處理能力。加強全市城鎮污水處理廠運行監督管理,城鎮污水處理率穩定達95%以上,污泥無害化處置率達100%,切實提高運行效率和管理水平。督促各縣市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進度,確保19個續建任務6月底前完成,3個提標改造任務12月底前完成,2個新建任務順利開工,已建成建制鎮污水處理廠(站)運行負荷率力爭達50%以上。
12.補齊生活污水管網短板。開展城鎮雨污分流源頭治理及錯接混接改造專項行動,進一步提升污水收集效能,各縣(市)生活污水收集率進一步得到提升。全市完成雨污分流管網改造32公里以上,呂梁市區、汾陽市、孝義市污水收集率達70%以上,其余縣污水收集率得到明顯提升。加大建制鎮污水管網排查整治力度,完善鎮區污水收集管網,逐步消除管網空白區,確保管網暢通和高效運行。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專項行動,進一步鞏固提升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
13.推動生活污水再生利用。加快推進城鎮污水再生利用設施建設,合理布局市政雜用再生水取水口。到2024年底,形成工業回用、市政雜用、生態景觀補給和農業灌溉“四水統籌”的再生水供給格局。全市新增污水再生利用管網25.1公里,各縣(市)建成區再生水管線密度達到0.5公里/平方公里,污水再生利用率達到25%以上,黃河流經縣(興縣、臨縣、柳林縣、石樓縣)污水再生利用率力爭達到30%以上,市政雜用領域用水使用再生水占比達20%以上。
14.實現垃圾治理穩中有進。推進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和餐廚垃圾處理廠穩定運行,確保“一區三縣”生活垃圾應送盡送、應燒盡燒。督促指導各縣(市、區)加快構建生活垃圾分類長效機制,確保市區生活垃圾覆蓋率達95%的目標順利完成,其余縣市在去年基礎上持續鞏固提升。多措并舉推進中心城區建筑垃圾資源化再利用設施規劃建設,實現建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
15.實現生態修復探索創新。啟動園林綠化垃圾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項目,深入探索提高城市園林綠化垃圾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水平的方法和舉措,推動園林綠化垃圾源頭分類和減量。啟動實施新區周邊山體提檔增色生態修復工程和文豐路周邊山體提檔增色生態修復項目,系統推進城市生態修復,打造越來越多親水、親綠的城市“生態客廳”。
五、堅持“嚴管善治”,提升綜合行政執法效能
16.加強城市風貌整治。以城市更新項目為依托,啟動實施濱河北路及部分街道建筑風貌整治,持續打造城市樣板街區。引深“兩下兩進兩拆”專項整治,重點整治占道經營、廣告亂設、露天燒烤等違規行為,創造干凈、整潔、有序的城市環境。以“城南記憶”為中心,謀劃打造特色商業街區,點亮城市“夜經濟”。結合市區實際,再設置一批便民經營點,提升城市“煙火氣”。
17.加大違建查處力度。保持對違建查處的高壓態勢,加強與住建、規資等相關部門合作、聯動,嚴厲打擊違法違章建設,嚴格做到“移送一件、查處一件”,切實提升違法建設整治工作的整治效率,維護城市建設環境。
18.加大執法監管力度。加大建筑工地監管和執法力度,探索“首次教育”“二次警告”“三次處罰”的累進式執法模式,督促參建單位安全、文明、規范施工。常態化開展道路揚塵整治行動,加強垃圾運輸車輛密封管理,確保揚塵治理“六個百分之百”措施落實到位。
六、緊繃“安全之弦”,守好安全生產紅線底線
19.落實安全生產責任。扎實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按照“四查、三抓、兩提升”的工作要求,聚焦市政、園林、供熱、供水、污水垃圾、“三山”防火等行業特點和實際,常態化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行動,全面夯實城市管理領域安全生產工作基礎,提高行業安全水平。
20.筑牢安全防范屏障。結合工作實際,完善城市管理領域安全應急預案。利用“城管微課堂”等平臺有組織、有計劃開展各類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提升干部職工安全意識和安全能力。針對性開展城市防汛、“三山”防火、有限空間作業、火災消防逃生等安全應急演練,提升風險應對防控能力。
21.增強城市安全韌性。請示啟動市區地下管線普查和綜合治理工作,建立覆蓋地上地下的城市基礎設施數據庫。推進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對城市供水供熱、市政橋梁等設施進行安全風險評估,積極搭載物聯感知設備,逐步實現城市基礎設施生命線運行數據的智能化。加強城市排水防澇體系建設,開展城市內澇治理專項行動,修復破損和功能失效的排水防澇設施,保障城市行洪排澇安全運行。
七、立足“黨建引領”,聚攏基層工作強大動能
22.堅持政治引領。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深入學習貫徹《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建設工作的意見》,強化政治教育,嚴肅黨內生活,加強政治歷練,持續凈化黨內政治生態,堅定捍衛“兩個確立”,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機關建設的能力和水平。
23.加強思想理論武裝。深入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把深化鞏固主題教育同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結合起來,落實黨組理論中心組學習、“第一議題”制度,組織開展豐富多樣的理論學習活動,學好用好“學習強國”“好干部在線”等平臺,用黨的創新理論不斷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24.創新基層組織建設。牢固樹立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嚴格執行《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民主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等基本制度,不斷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和戰斗性。開展黨建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打造“黨建+運營、黨建+安全、黨建+服務”等一批一支部一項目優質特色品牌,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
25.堅守廉潔自律底線。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責任,堅守中央八項規定,馳而不息糾治“四風”,以創建省級清廉機關示范單位為目標,聚焦城市管理領域工程項目多、資金使用量大、廉政風險高的特點,發揮機關紀委貼身監督,紀檢組派駐監督震懾作用,通過參觀紅色教育基地、警示片教育等方式方法,引導干部職工常警醒、守底線、知敬畏,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濃厚氛圍,堅決查處各類違法違紀行為。
26.抓實精神文明建設。堅持以黨建帶群建,充分發揮工青婦組織優勢,積極開展“學雷鋒”“社區服務”“環保行動”等志愿服務活動。辦好“三八”婦女節、夏送清涼、冬送溫暖、職業技能大賽等活動,豐富職工文化生活,展現職工精神面貌。持續推進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當好移風易俗的宣傳者、倡導者、傳播者、踐行者,自覺抵制歪風,摒棄陳規陋習。
27.強化干部隊伍建設。堅持“能者上、庸者下”的選人用人標準,重用一批“能干事、會干事、肯干事”的年輕干部,充分調動和激發干部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積極開展大學習大培訓大練兵大提升活動,提升干部職工專業素養、專業能力。注重在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證,心理上關懷,增強干部職工的榮譽感、歸屬感、獲得感,營造擔當作為、苦干實干的良好氛圍,促進干部隊伍健康成長。
28.開展黨紀學習教育。準確把握黨紀學習教育的目標要求,堅持問題導向,持續增強紀律意識、深化紀律教育、強化紀律執行,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主動學紀、知紀、明紀、守紀,在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中發揮模范帶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