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號: | 111423LL00100/2025-36997 | 主題分類: | |
發文機關: | 成文日期: | 2025年07月01日 | |
標 題: | 呂梁市應急管理局關于市四屆人大三屆五次會議第56號建議的答復 | ||
發文字號: | 呂應急函〔2025〕29號 | 發布日期: | 2025年07月01日 |
呂梁市應急管理局
關于市四屆人大三屆五次會議
第56號建議的答復
王福玉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鄉鎮基層應急救援力量建設的建議》收悉,經研究,現答復如下:
一、完善基層應急救援隊伍體系
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提升基層應急管理能力的意見》,將強化基層應急能力建設納入2025年市政府一號文件,制定工作清單,明確工作任務。一是健全基層應急管理機構。依托已建成的鄉鎮(街道)消防工作所,整合鄉鎮(街道)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應急管理人員,按照有機構、有場所、有職責、有制度、有經費、有隊伍、有裝備“七有”標準,建設鄉鎮(街道)應急消防管理站。在鄉鎮(街道)黨委領導下,統一指揮轄區應急救援隊伍。二是強化基層應急救援力量建設。統籌鄉鎮(街道)轄區企業救援力量、社會救援力量、災害信息員、網格員、民兵、醫務人員、志愿者等可調動應急力量,組建不少于30人的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三是加強企業專職消防隊建設。按照“充分利用,避免重復建設”的原則,在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冶金等四個行業138戶企業建設96支專職消防隊,納入全市應急救援力量體系,統一調度指揮,目前已組建完成67支。四是加強社會救援力量管理。貫徹落實《關于進一步推進社會應急力量健康發展的意見》,指導社會應急力量積極參與監測預警、信息傳送、防災避險、緊急疏散、自救互救、物資搶運、心理疏導、創傷修復等工作;按照《社會應急力量基礎建設規范》(YJ/T-2022)指導社會應急力量建立健全值班備勤、訓練演練、預案制定、行動管理等制度,完善隊員招募、培訓、考核、晉級機制等;組織技能比武活動,配合省應急廳開展社會應急力量分類分級測評工作,進一步提高社會應急力量救援效能,不斷完善“綜合+專業+社會”基層應急救援力量體系。
二、加強應急救援裝備配備和保障
采取政府支持、企業資助、社會援助等方式,統籌規劃為應急救援隊伍配備破拆、滅火救援、防汛排澇、應急通信等必要物資裝備,切實提高基層應急處置實戰能力。一是建立呂梁市眾安應急救援基金會。由市政府出資400萬元作為原始基金,通過社會捐贈籌集善款,用于支持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幫助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社會應急力量完善設施設備等,目前基金會已募集善款4744萬元?;饡闪⒁詠?,捐贈89.5萬元,協助市安委辦組織鄉鎮(街道)、村(社區)等消防監管人員及消防安全重點單位消防安全責任人開展了“呂梁市消防安全千人大培訓”;捐贈資金661231.79元,為柳林縣應急救援隊伍購置3輛應急救援車輛;捐贈資金10萬元,為呂梁市藍天救援隊維護救援裝備;捐贈資金25950元,為嵐縣嵐城鎮鄉村振興消防站購置消防救援裝備;捐贈3萬元,支持呂梁市中志協救援隊建設。二是強化應急裝備配備。實施呂梁市基層防災項目,為離石、柳林、中陽、交城、文水、孝義、汾陽7個縣(市、區)市縣鄉三級88支救援隊伍配備裝備2300臺套,其中為81支鄉鎮(街道)應急救援隊伍配備了4094.4萬元的森林滅火、抗洪搶險、水域救援、地質災害救援、綜合保障類應急救援裝備1511臺套,初步滿足基層應急救援隊伍救援需求;積極向省應急廳爭取,利用山西省預警指揮項目契機,結合實際,擬為鄉鎮(街道)配備衛星電話92臺、對講機154臺,進一步提升基層應急通信保障能力。三是保障應急管理經費。市政府印發《呂梁市應急救援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實施方案》,明確市縣兩級預防與應急準備、災害事故風險隱患調查及監測預警、應急處置與救援救災等應急救援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要求各縣(市、區)加大對區域內鄉(鎮、街道辦)支持力度,提高鄉(鎮、街道辦)的財政保障能力。四是加強應急物資保障。積極推進災害易發多發的鄉鎮(街道)、村(社區)儲備庫點建設,要求2025年底前縣級應急物資儲備庫(點)建設覆蓋率達到100%,2030年底實現多災易災地區鄉鎮級儲備庫點全覆蓋。五是強化應急避難場所建設。向市政府申請專項資金45萬元,編制全市應急避難場所專項規劃,預計10月底前完成。全市目前共建成應急避難場所960處,較2024年11月新增864處,新增數量位于全省第二。按市政府要求,年底前市、縣至少完成一處綜合性長期應急避難場所試點項目,鄉鎮(街道)、村(社區)至少建立一處應急避難場所,初步滿足城鄉人口集中區域避難需求。
三、強化應急預案體系建設和應急演練
以災害事故處置實戰為導向,指導督促各級各部門按照《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適時修編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和安全生產、自然災害、公共衛生、社會安全、應急保障類專項預案,組織開展桌面推演、實戰演練、“雙盲”演練等多種形式的演練活動。一是完善基層應急預案體系。督促各縣(市、區)結合當地災害事故風險特點,指導鄉鎮(街道)、村(社區)按照《鄉鎮(街道)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編制參考》編制修訂綜合應急預案、專項應急預案和簡明實用的村(社區)“一制四案”(突發事件應急包保責任制和防火、防汛、地震、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制定重點崗位應急處置卡,實現應急培訓手冊化、應急處置圖表化、應急指揮卡片化。二是強化應急演練工作。督促各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及生產經營單位利用防災減災宣傳周、安全生產月契機,以森林防火、防汛、地震、地質災害、礦山、?;?、工貿、消防、交通運輸、建筑施工、燃氣等為重點,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應急處置、逃生避險等應急演練,今年以來各級各部門共組織開展各類應急演練1000余次。通過演練進一步提升了各級各部門的協同作戰能力、救援隊伍實戰能力、基層單位應急處置能力和群眾的應急避險能力,也為今后全市有效應對各類事故災害救援積累了寶貴經驗。
四、強化應急科普宣教和防災減災培訓
利用防災減災宣傳周、安全生產月契機,圍繞宣傳主題廣泛開展自然災害、事故防范、消防安全、衛生防疫等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普及活動。一是組織開展“敲門行動”。市安委辦印發《關于開展冬季安全“敲門行動”的通知》,組織召開動員部署會,明確宣傳、教育、住建、能源、農業農村、工信、應急等部門職責分工,圍繞防煤氣中毒事故、防燃氣爆炸事故、防小火亡人事故、防有限空間中毒事故、防建筑施工事故、防冰雪道路交通事故、防森林火災等七方面開展安全宣傳教育培訓和隱患排查治理。利用網絡在線平臺,組織開展為期15天冬季安全敲門行動宣貫行動,累計5萬余人次參加觀看學習;制定“敲門行動”明白卡和“敲門行動”安全隱患排查清單,通過“進室內、問人員、查隱患、登信息、宣安全、勤回訪”的方式,發動村(社區)干部、社區民警、黨員、網格員、志愿者等力量入戶宣傳、排查社區居民、農村家庭各類隱患,發放宣傳手冊140余萬份,覆蓋150萬余人次。二是扎實開展基層應急培訓。針對災害信息員、護林員、地質災害監測巡查員、社區網格員、社會應急志愿服務隊伍等基層重點培訓對象,深入開展政策宣講與實務培訓,切實提升災害“早排查”“早預警”“早行動”水平。將應急避難場所建設與“第一響應人”培訓相結合,2024年以來累計培訓“第一響應人”1387人次,進一步提升了基層一線災害應對處置能力。三是廣泛開展科普宣傳教育。面向社會各界開展防暴雨、防溺水、火災逃生、防汛抗旱、地質災害防治、防震減災、防風防雷、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沙塵暴防治、事故防范、消防安全、衛生防疫等防災減災知識和技能普及活動,針對老年人、兒童、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開展差異化宣傳。向公眾開放各類安全教育體驗館、應急實訓基地、科普場館等場所,開展科普展覽、安全知識講座、體驗式應急場景模擬等活動,普及災害風險基本知識和防范應對技能。依托鄉鎮(街道)、村(社區),推動防災減災科普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家庭。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社交媒體等傳播載體,推送音頻、短視頻、動畫等防災減災科普作品,報道防災減災活動成果和經驗做法,持續擴大覆蓋面與影響力,全面提升社會各界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置能力,筑牢全社會防災減災意識防線。
以上答復您是否滿意,如有意見,敬請反饋。
負責人:(單位主要負責人簽字)
承辦人:
聯系電話:
呂梁市應急管理局
2025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