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呂梁市科學技術局 更新時間:2019-12-20
2019年,呂梁市科技局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王立偉市長《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目標任務及工作安排為統領,聚焦科技創新,積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不斷深化科技計劃管理改革,致力做好科技扶貧工作,進一步加強人才引進和支持力度,推動新時代科技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一、工作成效?
(一)以政治建設為統領,鑄就科技干部隊伍理想信念之魂。?
不斷加強政治建設,持續推進“兩學一做”制度化常態化,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一是突出“政治性”,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進。持續深化理論武裝,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政治理論、條例法規納入干部教育培訓主體內容,采取組織培訓、網絡學習、自學研討、學習強國平臺等方式,積極開展各類培訓。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改革創新、科技創新、初心使命等重要論述,細化學習內容,推動學習新思想走深走實、形成常態。二是突出“主動性”,營造大討論活動和主題教育濃厚氛圍。根據省委、市委關于“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和中央、省委、市委“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相關要求,迅速部署,制定方案,尋找差距,落實整改措施,通過召開專題學習、深入走訪調研、交流研討等方式,積極營造“改革創新、奮發有為”大討論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濃厚氛圍。將黨性教育與紅色文化、科技創新、脫貧攻堅等結合起來,使大討論和主題教育落到實處。?
(二)以引留并舉為原則,激發高層次科技人才的創新活力。?
聚焦全市產業發展,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為呂梁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智力支撐。一是聚焦體制內外,暢通引才渠道。組織相關單位及部分外籍人才需求單位赴深圳參加了第十七屆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和上海、成都外籍人才招聘會。積極為我市引進急需的外國高層次人才,進一步加強我市外國高端人才隊伍建設。目前,引進外國專家達成意向7人,目前已有4人來呂梁企業和學校工作。二是聚焦服務保障,發揮人才作用。落實《呂梁市開發區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的實施意見》,2019年度呂梁市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計劃專項申報工作正在有條不紊開展,目前已經組織28項人才專項進行了專家評審,下一步將根據專家評審意見對各項目給予專項經費支持。對我市科技類7名“三晉英才”予以人才津貼,并均已發放到位。呂梁市科技局黨組對每位“三晉英才”都進行了回訪、慰問,對于符合科技項目申報條件的“三晉英才”如裴向東、楊理容、張海靜、任乃棟等“三晉英才”給予了符合自身特點的各級各類科技項目支持,他們不負眾望在自己的專業領域為呂梁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三)以服務引導為重點,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學研合作為紐帶,加速優質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生根。一是精準調研,摸清需求。為更好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打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我局今年以來開展企業調研,精準識別企業需求,認真篩選收集信息,積極對接科技成果,不斷跟蹤企業對接進展情況 。二是加強培訓,掌握政策。為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激勵高校、科研機構科研人員干事創業、投身科技成果轉化工作積極性,國家、省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為了讓我市科技人員準確把握國家、省相關政策,推動我市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深入開展,市科技局梳理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相關的政策性文件,并邀請山西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所長、研究員張放陶,研究員安萍、副研究員張巖同志在呂梁賓館鹿鳴廳開展全市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題培訓會,從宏觀層面對國家、省科技成果轉化相關政策進行了詳細解讀和解釋,激發科研人員和有技術需求企業轉移轉化積極性。三是產學研相結合,促進成果轉移轉化。組織開展共性技術的攻關和成果引進,引進北京格魯資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的技術成果,在離柳集團建設1萬噸的核心技術示范裝置項目;支持呂梁德智微波設備公司與中國礦業大學合作開展高硫煤在燃燒前脫出有機硫新技術開發;支持柳林能源與環境院士工作站何滿潮院士承擔的山西柳林礦區110工法技術推廣研究;支持南方科技大學劉科院士微礦分離新型煉煤技術推廣研究;支持呂梁大土河煤層氣開發利用公司低濃度礦井瓦斯氣提濃技術推廣利用;支持呂梁學院熊繼軍教授煤礦機械裝備狀態無線監測技術開發;支持山西新龍重工高分子科技有限公司與中國機械總院、呂梁學院合作開展煤機裝備維修與再制造;支持山西大土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華中理工大學、呂梁學院共建能源產業技術研究院。?
(四)以創新創業為目標,培育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和加強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建設。?
加強對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和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是呂梁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途徑。一是加大高企培育力度。今年6月聯合山西省高新技術創業中心和山西火炬創業服務中心舉辦了高新技術企業培訓會,針對呂梁市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進行了知識產權戰略、研發費用歸集核算和高新技術企業申報等培訓輔導。10月中旬分三批召集30戶高企和準備申報高企的企業召開高企發展座談會,共商企業發展生存之道。今年有34戶企業申報高企,2019年高企數量有望突破50戶。二是加大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的支持力度。今年,對2018年創建的重點實驗室獎勵100萬,已兌付20萬,其余資金待驗收后支付。2018年認定的省級科技孵化器省市兩級一共獎勵了350萬。2018年認定的2戶省級眾創空間省科技廳各獎勵了50萬。通過獎勵措施,極大鼓舞了各類科技創新平臺的建設。今年,組織8家眾創空間申請認定省級眾創空間。三是營造創新創業氛圍。爭取到第八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山西賽區決賽暨頒獎典禮9月11日在我市舉行。本次大賽共有98個項目進入決賽,經過2天時間的激烈角逐,共決出一等獎15項,2等獎20項,3等獎25項。本次大賽既有海歸創業者,也有草根企業家。大賽安排了創業培訓、項目展示、高峰論壇、融資對接等活動,此次活動,營造了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我市有60戶科技型企業全程參與了此次活動,開闊了視野,增強了科技創新的信心,提高了企業科技創新的水平。?
(五)以科技項目評審為抓手,深化科技計劃管理改革。?
聚焦科研項目管理存在的問題,不斷深化科研項目管理機制,保證科研項目評審公開公平公正,促進科技資源配置更加高效、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明顯提升、項目績效水平顯著增強。(一)完善了科技項目申報指南的形成。將過去九類科技計劃整合為五類計劃,解決了科技計劃界限不清,交叉重復的問題,在五類計劃中又細分了一般項目和重點支持項目。項目指南內容既體現國家、省、市重大工作部署、科技創新規劃、年度科技工作重點任務落實,又反映各方科技創新實際需求,積極引導項目申報與我市轉型發展緊密結合。(二)開展項目評審改革。制定出臺2019年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流程、評審辦法。評審專家組成采取市人才庫隨機抽取,確保專家選取使用科學、公正,充分發揮專家評審結果在項目立項中的積極作用。?
(六)以“三區科技人才”服務為載體,積極助力脫貧攻堅。?
依托科技人才助力脫貧攻堅,這是呂梁市科技局近年來探索出的發展農村經濟、幫助農民增收的新路子。一是突出項目引導。本年度為10個貧困縣爭取省級“三區”人才示范項目24項,爭取資金268萬元,選派三區科技人才134人。為石樓、臨縣、興縣三個深度貧困縣每個鄉鎮選派3名特派員,申報省級深度貧困縣科技精準扶貧專項計劃6個,爭取到經費528萬元,這些高級科技人才和科技扶貧示范項目對呂梁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產業提檔升級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二是著力推廣輕簡實用技術和積極引進適宜品種。通過各類培訓,科技人員把最新、最實用的技術以最快的方式送到產業農民手中,如省農科院經作所史根生團隊在服務點柳林垣銀農產品銷售合作社西坦村進行老核桃樹品種改良示范,重點推廣晉龍2號、禮品2號、清香等優質抗旱核桃新品500畝,推廣旱作核桃園水肥高效利用技術;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張紅剛團隊、張勇團隊在交口縣韋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和臨縣山圪嶗農業專業合作社承擔了反季節香菇栽培技術示范,通過引進和培育高產抗病優良品種和工廠化示范制棒、接種、恒溫發菌技術,科學解決香菇生產技術瓶頸,有效提高了夏菇產量;省農科院高寒所的劉支平團隊以山西康農薯業有限公司為示范點,對嵐縣13村的1萬畝馬鈴薯種植區域進行馬鈴薯優良品種推廣、脫毒種薯、切薯催芽曬種、平衡施肥、高壟密植、中耕培土等脫毒馬鈴薯豐產栽培技術推廣。三是注重鄉土人才培訓。根據貧困地區實際需求,選派的三區科技人才不定時組織農村黨員干部和有致富能力和技術需求的農民舉辦講座,現場答疑解惑,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示范指導,積極培養帶頭人。2019年,組織40名農村鄉土人才赴山西農業大學,進行為期半年的種植、養殖、林業、電商等方面的技術培訓,為當地培養了留得住的鄉土人才。?
二、存在的問題?
(一)改革意識不強,創新精神不足。從政府組成部門職能發揮而言,加強、優化和轉變科技管理和服務職能、推動內部職能由科技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的改革步伐還不快,力度還不大。落實國家和省出臺的科技創新政策、建設高質量的科技創新體系、不斷增強創新主體活力、優化呂梁創新生態等工作推進力度不大,職能作用發揮不充分。我市科技對外合作交流工作仍然較為落后,關起門來搞科研的問題比較突出。從企業來說,也存在目光短淺、忽視科技投入和人才引進、主體作用發揮較差的問題,以科技創新求發展的意識不強、信心不足。據統計,在全市5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中,安排了研發經費的寥寥無幾。全市工業企業技術開發費用占產品銷售收入的比例遠低于3%的規定要求?!?
(二)人才緊缺是“最大短板”。如果把我市科技創新比作一個木桶的話,那么研發人才就是這個木桶上的“最大短板”。大多數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存在人才“引不來、留不住”的問題,無力開展技術和產品創新,自主研發能力較弱,與地方經濟契合度低。懂科技、善經營的企業家較少,現有企業家科技創新意識不強,創新能力不足,不適應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需求。?
(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地缺乏??萍汲晒獜母叩仍盒?、科研院所實驗室向生產一線轉化、需開展持續的中試試驗。發達地區建立了許多科技成果中試基地。由于科研成果轉化需要資金人才保障,我市民營資本不愿承擔科技成果轉化的高風險,而政府財政投入又有限,同時缺乏高層次的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團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保障基礎不牢固,所以,在我市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缺乏“試驗田”。?
三、2020年工作計劃?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決勝之年。市科技局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繼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人才機制體制改革,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加大科技扶貧力度,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促進呂梁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一)圍繞能源技術革命,加強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的攻關。?
強化能源技術革命戰略布局,依托我市國有、民營骨干能源企業,聯合清華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科院過程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在我市建設煤矸石、粉煤灰高值化利用、高硫煤脫硫、煤炭微礦分離綠色高效利用、煤焦化過程優化與污染物治理、鈣基新材料開發五大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或重點實驗室。依托科技部領軍人才創新驅動中心、教育部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國家知識產權局實訓基地、山西省科技成果轉化和知識產權交易服務平臺、北京中科梧桐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支持指導,在我市建設國際能源科技成果轉化和國際人才共享(呂梁)分中心,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煤基科技成果轉化基地,集聚全球高端創新資源,共同開展能源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支持能源企業聯合科研院所與高校集中在煤炭智能開采與利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智能電網、煤層氣勘探開發、風光發電、氫能領域、先進儲能、碳纖維、石墨烯等領域開展技術攻關。?
(二)積極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強化科技研發服務,鼓勵我市認定的省級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向社會開放實驗室、共享科研設備、路演廳、直播臺等服務,為我市中小企業提供平臺,幫助企業開展相關檢驗檢測。強化科技成果與需求對接。落實好市政府與中國科協、北航、北理工、科技日報社和市科技局與中國生產力促進中心、華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浙江生產力促進中心等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加快技術轉移轉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積極準備成果轉移轉化對接會,精準征集企業需求,組織科研成果供給端和需求端有效對接。?
(三)加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力度。?
依托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加強院士(博士)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等平臺的建設。2020年,力爭培育1-2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認定3-4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力推進“雙創”,積極開展眾創空間和孵化器績效評價,培育培養技術經理人,幫助我市眾創空間向專業化、精細化升級?!「邩藴式ㄔO一批省、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2020年,爭取認定2-3家省級眾創空間,培育1家省級孵化器。?
(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積極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
聚焦人才引得來、用得好、留得住、能發展,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落實人才激勵、政策支持、服務保障,深入實施《呂梁市開發區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的實施意見》,采取全職、兼職等多途徑,柔性引進一批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急需的高層次科技人才。強化外國專家管理職責,加大高端外國專家的引進力度,探索建立吸引外國一流專家、創新團隊的有效機制,推動外國專家參與科技戰略研究,支持在研究院所,高校和企業設立用于引進海外人才的流動崗位。建立定期聯系高層次人才機制,主動跟蹤服務、定期聯絡,經常把聘請的院士專家請進來,傾聽對轉型發展、科技創新的意見建議,促進他們的研發成果、知識產權在呂梁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五)加大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力度。?
充分發揮科技部門的引導作用,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程,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體系,組織高新技術企業和高企儲備企業外出考察、調研、學習、培訓,提高科技管理人員的創新意識,提高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營造全市科技創新的良好氛圍。適時召開高新技術企業培訓會,積極宣傳國家、省、市高新技術企業各項優惠政策,提高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呂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成功率。邀請高校、科研院所教授、專家深入企業開展科技需求大調研,協助企業“聯姻”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呂梁科技創新發展。?
(六)加大科技扶貧力度。?
瞄準貧困地區科技需求,深入探索科技精準扶貧新模式,著力形成貧困地區創新驅動發展長效機制。重點在產業支撐、人才引進、項目支持、能力培訓、科技普及等方面進行幫扶,圍繞呂梁特色扶貧產業,以10個貧困縣主導產業科技需求為突破口,每個縣確定1-2個科技示范類引導項目,3個深度貧困縣各鄉鎮科技特派員全覆蓋,開展科技創業和技術服務,為脫貧攻堅提供技術示范與支撐。積極組織申報星創天地,大力推進山西呂梁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發揮星創天地和農業園區在帶動就業創業方面的積極作用。?
呂梁市科學技術局?
2019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