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呂梁市科學技術局 更新時間:2023-05-24
?2022年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省科技廳的正確指導下,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及時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全省科技大會精神,圍繞呂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目標,積極發揮科技的支撐引領作用。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強化主體培育
一是實施市場主體培育倍增工程。出臺了《呂梁市2022年科技創新提升促進市場主體倍增實施方案》《呂梁市2022年市場主體倍增要素服務保障落實任務清單》等政策文件,印制了《山西省強化市場主體倍增科技創新支持若干舉措》宣傳手冊,通過單位微信公眾號專題刊登、微信群轉發以及入企宣傳等多種形式開展全方位、多角度的立體宣傳,擴大政策覆蓋面、知曉度、可及率。完成了市場主體倍增要求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新增入庫2戶的入統指標。二是積極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作。及時開展2022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申報摸底調查工作,發布《2022年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通知》,通過實地調研、點對點面對面服務、座談等方式,針對性地進行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政策宣講、申報培訓、答疑解惑,各縣(市、區)科技管理部門組織轄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進行認定申報,全年四批次共組織48戶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通過40戶,引進1戶,預計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可達106,超額完成省考核任務和市市場主體倍增要求任務??萍夹椭行∑髽I評價入庫119戶(全年108戶的目標任務),超額完成11戶。為2020年度和2021年度的高新技術企業落實獎補資金450萬元。此外,強化與稅務、財政部門的協同,推動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科技創新券等惠企政策應享盡享,并及時兌現各項獎補資金。
(二)加強創新平臺建設
一是出臺了《呂梁市中試基地認定管理辦法并按照工作機制,召開了工作推進會(試行)》,發布了《關于組織申報2022年度呂梁市中試基地的通知》,對2021年立項的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眾創空間等18個市級科技創新平臺進行掛牌。二是全年共組織推薦17戶企業申報省級創新平臺。其中,1戶企業申報的省新型研發機構、5戶企業申報的省級眾創空間和1戶企業申報的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正在評審階段;1戶企業申報的省技術創新中心、1戶企業申報的省中試基地和1戶企業申報的省重點實驗室正在公示階段;1戶企業申報的山西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已經通過專家評審和現場考察,正在等待結果。立項支持6個市級創新創業載體和平臺基地建設項目。推薦我市5個單位申報2022年度第二批山西省基礎研究計劃(自由探索類)項目,目前已通過網絡審核。同時,為我市2021年度認定的1家省級技術創新中心落實獎補資金300萬元。三是積極開展雙創工作。組織發動我市符合條件的企業報名參加第十一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山西賽區比賽,我市有2個項目晉級決賽(山西賽區):山西共致科技有限公司“映目一體化虛實會議營銷云”項目榮獲新一代信息技術類二等獎,臨縣建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農業廢棄物區域化處理”項目榮獲生物醫藥類三等獎。發布了《關于開展2022年度科技創新券工作的通知》,通過發放科技創新券支持我市中小微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進行科技創新活動。四是大力推動成果轉化工作。配合省科技廳完成了山西省科技成果轉化示范企業的年度考核工作,對我市5戶示范企業進行了實地考察并提出考察意見;組織我市6個項目申報2022年度省級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專項項目,其中1個項目通過專家,等待結果;立項支持17個市級科技成果轉化推廣項目。
(三)加大高層次科技人才引育力度
一是開展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計劃專項“唯帽子”問題治理。梳理“唯帽子”問題,調整相關細則,不以人才稱號、學術頭銜等帽子為依據,而是根據項目的可行性、創新性、學術性等綜合評價結果來支持。二是召開呂梁市高層次科技人才交流座談會。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市委人才工作會議暨一流創新生態建設推進會精神,推進我市高層次科技人才引育工作,提升我市高層次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水平,我局于6月15日上午,邀請市委人才辦、市科協及我1市高層次科技人才代表座談。與會代表們對呂梁市創新生態建設、高層次人才引育、高層次科技人才專項績效目標設定等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三是起草并提請市委市政府辦公室印發《呂梁市科技研發人員倍增計劃行動方案》,出臺了呂梁市科技研發人員倍增工作推進機制,分解了任務,壓實了責任,各牽頭單位按照工作機制強力推進。四是積極實施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項目。立項支持29個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項目,目前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122名,超額完成62名。
(四)以科技服務促鄉村振興
一是選派科技特派員。2022年,以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為主線,根據我市農村產業發展需求,為十個“三區”縣選派10個科技特派團,共選派“三區”科技人才156名,其中,省級科技特派員126人。同時推薦了20名本土骨干科技創新創業人員參加山西農大統一培訓學習,提升科技創新意識、管理水平、服務能力,為地區產業發展、經濟結構調整、生態環境保護等提供科技支持和智力服務。二是開展科技下鄉活動。圍繞“科技活動周”,積極組織科技特派員開展科技下鄉活動,深入農村一線圍繞當地農業主導和特色產業,共舉辦培訓講座30余期,發放中藥材、小雜糧、食用菌、紅棗、核桃、蔬菜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和農產品加工等實用技術資料1萬余冊。
二、工作亮點
(一)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一是改進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模式。堅持以改革促創新,最大限度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聚焦呂梁“雙五”戰略需求,試行“揭榜掛帥”新機制,發布《呂梁市科學技術局關于征集“揭榜掛帥”重大創新需求的通知》,面向國內外廣泛征集優勢科研團隊掛帥揭榜攻關,加快重點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共收集到20項重大創新需求,經過評審張榜9項,其中4個“揭榜掛帥”技術攻關項目通過專家評審。二是優化科研項目管理。在市級科技計劃專項的實施過程中,不斷推行“破四唯”“揭榜掛帥”等改革舉措,破解創新梗阻,激發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重新修訂《呂梁市科技計劃項目管理辦法》,明確項目管理各環節職責,制定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流程圖,理順運行流程。公布市級科技項目監督舉報電話,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實施科研誠信承諾制。出臺《呂梁市科學技術局強化科技計劃(專項)管理實施方案》,厘清科技計劃與各專項的管理部門、職責、權限,安排職責科室及時組織到期項目驗收工作,開展市級科技計劃(專項)應結未結項目清理工作。三是注重市縣聯動。加強市縣兩級科技創新工作縱向協調力度,全力調度推進科技改革、科技項目、科技政策等重大事項,構建全市整體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的新格局;積極推動縣(市、區)人民政府加強縣級科技管理機構職能和隊伍建設,基層科技創新活力進一步激發。其中交城縣在今年8月通過全國首批47個創新型縣(市)建設驗收(山西省唯一),充分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石樓縣人口小縣機構改革,將科技與經濟產業結合更緊密的發改、工信、商務合并,由副縣長兼任局長,開啟工作新模式。
(二)深化校地合作
一是以校地合作產業科技引導專項為抓手,推動校地合作項目落地,積極支持校地合作在重點產業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先進技術成果轉化、創新平臺搭建、人才隊伍建設和智庫建設等方面廣泛開展,支撐呂梁產業高質量發展。會同市財政局設立4000萬元的校地合作產業科技引導資金,印發并按照工作機制,召開了工作推進會了《呂梁市校地合作產業科技引導專項管理辦法(試行)》,明確規定項目自籌和財政投入資金比例不低于4:1,預計將至少撬動1.6億元的社會資本科技研發投入。發布了《2022年度校地合作科技引導專項的通知》,第一批校地合作產業科技引導專項項目申報49項,經過形式審查、函約市內專家論證項目,最終28項項目進入評審階段,計劃年底立項。二是持續廣泛推進與高校的合作。我們積極推進校地合作項目,推動以太原理工大學呂梁產業技術研究院為依托的120名企業科技特派員繼續入企服務工作,促進有條件的縣市區與企業科技特派員聯合建立更多科技創新平臺;推進山西大學呂梁科學技術研究院和山西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呂梁分園建設,配合山西大學與山西臣功固體廢物綜合處置利用有限公司合作的成果轉化中試項目落地;推動和山西農業大學的合作,共建山西農業大學呂梁現代農業技術研究院。
三、存在的問題
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由于我市科技工作發展底子較薄、工作基礎較弱、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仍然制約著科技創新工作的完成,突出表現在:一是創新主體數量較少、源頭儲備不足。2021年我市高新技術企業只有85家,占全省的2.39%。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對研發投入強度和自主知識產權有較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市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差,基層科技管理部門職能弱化,缺乏創新激勵政策支持,導致源頭儲備不足,培育困難。二是產業發展不平衡。目前申報的科研項目和建設的創新平臺,傳統產業偏多,新興產業較少。三是創新平臺偏少。截止目前,省級重點實驗室僅有1個,不足全?。?17個)的1%。
四、2023年工作打算
2023年,呂梁市科學技術局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關于科技創新重要論述為指引,全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和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主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為全方位推動呂梁高質量發展提供澎湃動力。
(一)創建高質量科技創新平臺。深化校地合作和產學研結合,圍繞打造鋁鎂、特鋼、裝備制造、氫能、煤成氣、碳基新材料、固廢利用、白酒、醫藥等九個工業經濟重點產業鏈和打造數字經濟、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文旅康養、呂梁山護工等五個服務業重點產業鏈,系統構建一批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中試基地、新型研發機構等高質量科技創新平臺。力爭新增3個省級及以上各類創新平臺。
(二)加大科研成果轉化力度。全面落實《山西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充分發揮科技成果轉化引導項目對社會資本投入的撬動作用。支持龍頭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圍繞打造鋁鎂、特鋼、裝備制造、氫能、煤成氣、碳基新材料、固廢利用、白酒、醫藥等九個工業經濟重點產業鏈和打造數字經濟、現代物流、電子商務、文旅康養、呂梁山護工等五個服務業,建設一批中試基地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扶持政策,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全市落地轉化達20項以上。
(三)提高企業技術創新能力。支持產業共性技術研發和平臺建設。鼓勵企業對接高校、科研院所,開展校企多元化合作,共建研發機構和創新平臺,開展多樣化全鏈條科技創新活動。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全力打造科技創新中小企業梯次培育體系。對企業研發機構和創新平臺建設,給予建設經費支持以及一定比例的項目補助。新建3個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及眾創空間,高新技術企業新增13戶,科技型中小企業新增10戶。
(四)深化校地合作。在用好用活4000萬元校地合作產業科技引導資金的基礎上,爭取進一步加大校地合作力度。圍繞重點產業,以需求和問題為導向,廣泛征集產業技術需求,積極凝練課題,精準實施項目,為產業發展注入科技新動能,積極拓寬省外高校合作面、拓展校地合作領域,努力搭建高校人才資源、技術資源、智力資源的合作交流平臺。
(五)建設創新人才隊伍。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堅持內培外引,用好各類人才引進政策,用活“一人一策”“一事一議”等人才支持政策,聚焦重點產業鏈,通過“項目+人才”“平臺+人才”等模式,繼續加大力度引進“高精尖缺”創新型人才和團隊,積極推動科技博士服務團來科技局掛職工作常態化,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60名以上。
(六)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持續改革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和組織管理方式,建設科技公共服務平臺,積極落實人才引進、科研經費等方面的政策,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給予科研單位和科研人員更多自主權,積極支持呂梁學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發展。主動融入國家、省創新體系,全面對接國家開放戰略,加強與國內外發達地區科技創新合作與科技資源共享,承接產業與技術轉移,通過引進、吸收、再創新,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能力。
呂梁市科學技術局
2022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