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呂梁市文化和旅游局 更新時間:2021-04-25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和市委四屆十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文化賦能、旅游帶動,集中資源、整合力量,統籌疫情防控和文化旅游業高質量高速度發展,為我市聚焦“六新”突破、打造“九大”基地、建設“五個”呂梁、“十四五”轉型出雛形貢獻文旅力量,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一、堅持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全市文化旅游工作
1.持續深化理論武裝工作。緊扣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主題,充分發揮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示范引領作用,及時跟進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最新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斷豐富學習形式、創新學習方法、堅持學用結合、提升學習效果。繼續用好“學習強國”“山西干部在線學院”等學習平臺,全面激發系統黨組織學習活力,確保理論武裝全覆蓋。
2.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市決策部署。深入推進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貫徹落實,將其中蘊含的深刻內涵、核心要義轉化為統領文化旅游事業發展的基本遵循。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文化、旅游、文博、廣電各項工作的決策部署,更好發揮文化旅游在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大局中的積極作用。按照中央、省、市黨史學習教育的部署安排,緊扣“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的目標要求,堅持集中學習和自主學習相結合,堅持規定動作和自選動作相結合,組織開展文旅特色鮮明、形式豐富多樣的學習教育,引導文旅系統黨員干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
二、精心組織好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系列活動
3.組織慶祝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做好慶祝建黨100周年文藝匯演、紅色題材和優秀文藝作品展覽展示、展演展播等活動的創排和參展。重點創作推出大型舞劇《劉胡蘭》和孝義木偶戲《紅軍娃》。配合開展舞劇《劉胡蘭》《呂梁英雄傳》、晉劇《劉胡蘭》等紅色文藝精品展演活動。組織參加山西省第三屆紅色故事講解員大賽、國家“百名紅色講解員講述百年黨史”等活動?;I劃開展一百場紅色題材劇目送戲下鄉、一百部千場紅色革命電影展映、一百篇建黨100周年文藝作品征文、一百公里紅色文化長廊構建、一百件黨史教育精品書畫展、一百部黨史經典著作專柜展、一百個革命英烈故事小視頻、一百個呂梁革命文物故事小視頻“八個一百”紅色主題文化活動。
三、大力繁榮興盛文化事業
4.打造藝術精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持續加強藝術創作項目的規劃引領,實施對重點作品的扶持。著力抓好《劉胡蘭》《紅軍娃》《七星泉》等重點項目,推出一批反映時代新氣象、謳歌人民新創造的舞臺力作。組織好我市第十七屆“杏花獎”參評活動和“首屆晉劇藝術節”呂梁分會場活動。推動文藝院團與重點旅游景區結對子,提升景區旅游演藝創作質量。完成好《中國戲曲劇種全集·山西卷》呂梁部分的編撰任務。
5.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加快推進市縣兩級文化館、圖書館標準化建設,做好市圖書館、市群藝館的投入使用和市博物館的開工建設,開展縣級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升級達標行動。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完成市縣兩級文化館圖書館數字文化平臺建設,與省文化館圖書館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做好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務,推進免費WiFi在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全覆蓋。實施“五個一批”群眾文化惠民工程,高質量完成“免費送戲下鄉一萬場”文化惠民活動。
6.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傳承保護。鞏固提升國家級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制定我市非遺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傳承人認定和管理辦法、傳統工藝振興目錄,探索非遺保護傳承新機制。開展文化資源普查工作,深入實施鄉村文化記憶工程,2021年底實現每個鄉鎮鄉村文化記憶館全覆蓋。扶持引導非遺走市場化、產業化路子,開發非遺產品、發展非遺項目和工坊,推進非遺演藝、項目、產品進景區。借助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各類非遺展示、展銷活動,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完成《魅力呂梁 ?匠心非遺》(暫定名)圖書編輯出版工作,完成《呂梁非遺》宣傳記錄片拍攝出版工作。
四、培育壯大文化旅游產業
7.持續完善規劃體系。準確把握文化旅游業發展的戰略定位、標準要求和重點任務,編制完成并評審通過《呂梁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呂梁市黃河板塊旅游發展總體規劃》、《呂梁市“十四五”文化旅游會展康養產業發展規劃》等重點規劃,啟動編制《呂梁市鄉村旅游發展規劃》,指導各縣(市、區)加快規劃編制進度,年內市縣兩級基本形成完善的產業發展規劃體系。
8.加快推進項目建設。補充完善市文旅基金項目庫。開展項目簽約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三個一批”活動。計劃續建、新建文旅項目36個,總投資289.67億元,以杏花村酒文旅融合項目、孝義市晉商古驛道旅游開發項目和柳林縣明清街改造項目為重點,切實發揮旅游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9.推動景區提質升級。壯大A級景區隊伍,擴增量、提質量,實質性啟動孝義三皇廟+孝河濕地公園+勝溪湖等5個5A級景區創建,重點打造磧口古鎮等22個4A級景區,年內實現13個縣(市、區)A級景區“破零”。完成40個市級鄉村旅游示范村、40個市級黃河人家創建工作。開展景區“安全、服務、環境”三提升行動。啟動建設市級游客集散中心,開通旅游直通車,提升管理與服務水平。加強從業人員隊伍建設,加快智慧景區建設,全面完成3A級以上A級廁所建設,努力創建更高等級的景區。
10.大力培育文旅新業態。積極融入全省黃河旅游板塊大格局,全力打造黃河生態文化旅游經濟帶,重點突出我市典型的黃土高原地貌、黃河奇觀以及深厚的紅色文化、黃河文化底蘊,大力發展研學旅游、鄉村旅游、康養會展等新業態。出臺《呂梁市鼓勵發展夜經濟的實施意見》,借鑒《如夢磧口》的成功演出,策劃夜生活、夜場秀項目,大幅增加過夜游客量,延長停留時間。出臺《呂梁市振興工美產業的實施意見》,扶持發展工美產業,引導創建工美大師工坊、工作室,把作品變產品,產品變產業,向市場化方向發展。發展特色鄉村民宿,扎實推進鄉村旅游品牌化建設、規?;l展。
11.深化文旅融合發展。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化和旅游各領域、多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推動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機構功能融合,大力推動工美產品、農副產品、演藝節目、非遺技藝、公共文化服務“進駐”景區,讓文化場館成為“旅游驛站”,讓旅游服務中心成為“文化客廳”。加快推進杏花村酒文旅融合發展,打造富有魅力的酒文化旅游目的地。提升《如夢磧口》演藝品質,推動旅游演藝轉型升級,加快走出文旅融合發展新天地。
12.加大項目推介和招商力度。制定并落實好文旅產業招商引資專項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知名文化旅游企業落戶呂梁。加強與省文旅集團、中青旅、華僑城等省內外行業領軍、上市公司、知名品牌企業的溝通和合作,推動黃河旅游板塊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緊抓十二屆中博會在我省舉辦的機遇,辦好汾陽分會場酒旅融合專項活動。
13.持續擴大我市文旅品牌影響力。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辦法,精準營銷我市的旅游景區、線路和產品。深入開展“游山西·讀歷史·品呂梁”活動,推出《文旅之聲》電臺專題欄目、喜馬拉雅講述類音頻欄目和系列短視頻、直播互動等營銷產品,通過播發過境數字短信,播放呂梁旅游品牌廣告,制作口袋書、宣傳片,開展非遺展演、攝影展示、農特優功能食品展、旅游美食節等文化旅游宣傳活動,拉來游客、拉長旺季、拉升人氣、拉高聲譽,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提升呂梁文旅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五、做好廣電宣傳管理工作
14.持續規范傳播秩序。加強廣播電視頻率頻道、有線電視網絡、網絡視聽節目等管理服務工作。加大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和傳輸機構治理力度,持續做好“黑廣播”治理和非法地面衛星整治工作,堅決查處違規開辦運營頻道頻率、違規制作發行節目、違規傳送節目和違規播放廣告等行為,強化節目制作機構的主體責任,嚴格規范廣播電視播出秩序。
15.推進節目創新創優。深入實施“輿論引導能力提升工程”和“節目質量提升計劃”,力爭在網絡劇、網絡電影、網絡紀錄片等方面推出幾個標桿作品。積極參與中華文化廣播電視傳播工程,推動創作反映黃河文化、長城文化、太行文化、呂梁文化等中華優秀文化的廣播電視節目。積極組織廣播電視新聞作品季度推優活動,確定優秀作品獎勵辦法,不斷提升我市優秀作品的社會影響力。
16.夯實基礎設施建設。指導推進全市應急廣播體系建設,拓展應急廣播功能,實現市縣兩級平臺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實施廣播電視無線傳輸數字化改造和高山臺站基礎設施維修改造等工程。實施智慧光電農村工程,推動廣播電視從“戶戶通”向“人人通”“移動通”“終端通”升級。推動建設“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全天候”的智慧化監管平臺,實現廣播電視監管有抓手、有保障。
17.做好安全播出保障。做好全年日常、節假日和國家各重保期安全播出保障任務。開展慶祝建黨百年安全播出專項行動,加強隱患排查整改,做好要害部位、重點崗位、關鍵環節安全防范,做好“安全播出季”宣傳工作,確保建黨百年大慶廣播電視政治安全、文化安全、意識形態安全。
六、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傳承
18.抓好文物基礎性工作。以建黨百年為契機,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完成紅色文化遺址調查認定,加強紅色革命遺址修繕保護、開發利用。督促完成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的劃定工作,推進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標志碑豎立工作。推進全市重點文物庫房標準化建設,建設全市文物庫房安保系統,實現全市文物庫房智慧化管理。編印出版《呂梁市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簡介》、《呂梁市寺廟壁畫》、《離石區烈士樓抗戰壁畫圖冊》等。抓好省委第八輪巡視和省紀委監委歷史文物保護監督檢查反饋意見的整改落實。
19.做好文物項目申報實施。組織申報2022年度國家和省級文物保護專項補助經費可資助的文物修繕、陳列展覽、文物數字化等項目。加強文物建筑維修項目質量管理,嚴格按設計方案完成各類文物修繕項目。大力推進呂梁市博物館改擴建工程和汾陽市博物館建設項目。
20.強化文物活化利用。推動文物保護單位展覽展示進社區、進景區、進基地,推進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活化利用,推動紅軍東征紀念館、山西呂梁山革命博物館、交口縣大麥郊紅軍東征總指揮部等革命舊址的陳列布展和活化利用工作。運用呂梁市館藏文物數字化綜合管理系統和文物數字化利用系統,管理和展示好全市館藏珍貴文物。完成好孝義一級皮影木偶文物、太符觀和晉綏邊區政府及軍區師司令部舊址數字化保護技術項目。加快推進全市其余一級文物數字化掃描進度,爭取“七一”前呂梁市數字化博物館(一期)上線開館。辦好《呂梁文物》內部刊物,搭建文物研究利用平臺。
21.開創文物考古新局面。搞好地下文物調查勘探、搶救性發掘工作,繼續做好呂梁新區等建設項目的文物勘探工作。做好全市不可移動文物、全市古建筑壁畫、現存碑碣石刻的調查、整理、展示工作。整理出版《王繼賢書法》、繼續整理文物勘探資料《呂梁考古勘探匯總》。
七、全面增強文化旅游工作支撐保障能力
22.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深入實施新時代文化晉軍人才工程,落實“優秀文化專家選拔計劃”“基層文化人才素質提升計劃”,開展“青年文化拔尖人才培養計劃”等,優化呂梁文旅人才隊伍。加強全市文旅從業人員的規范化、標準化、實戰化培訓,培養一批懂文化、懂旅游、懂多業態融合的復合型、綜合型人才,壯大呂梁文旅隊伍。
23.提升文旅工作科技水平。持續推進呂梁市全域智慧文旅項目,打造集“資源管理”與“資源查詢”于一體的呂梁文旅資源云,建設呂梁文旅大數據中心,實現山西智慧旅游云平臺呂梁分中心綜合集成共享。實現呂梁市智慧導覽系統正式上線使用,借助呂梁文旅微信公眾號,實現一部手機游呂梁公眾服務目標。推進公共文化場館智慧化、廣播電視數字化監管平臺、文物庫房安全監管平臺、數字博物館建設以及OA辦公系統采購等,積極為文旅事業和文旅產業提供技術支撐。
24.統籌疫情防控和高質量發展。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方針,按照“限量、預約、錯峰”要求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抓好旅游景區、劇院等演出場所、上網服務場所、娛樂場所、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等文化和旅游領域疫情防控,管好市內文化和旅游活動、管住跨境文化和旅游交流。推動助企紓困各項普惠性政策落實落地,研究制定符合我市實際、針對文化和旅游行業的特殊扶持政策。
25.優化文旅行業發展環境。開展景區“安全、服務、環境”三提升行動。推進“雙隨機、一公開”工作,加快網絡文化市場巡查平臺建設和應用。推進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監管系統、全國旅游星級飯店統計管理系統應用。推動旅行社管理改革創新,加強在線旅游平臺以及出境旅游等重點領域動態監測。嚴格落實“誰執法、誰普法”制度,建立健全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工作銜接機制,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文明執法質量和水平。
26.加大基礎工作保障力度。深入開展“三零”單位創建,抓好信訪、綜治、安全等工作,推進“平安文旅”建設。大力推進節能減排,建設節約型機關。持續做好機要保密、檔案、信息、政務公開等工作,進一步提升工作運行的規范化水平。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開展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努力提升干部職工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水平。堅持黨建統領,認真抓好群團統戰和新時代離退休干部工作。
27.維護文旅領域安全穩定。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探索文旅系統安全生產日常管理標準化、規范化新模式,完善分行業、分類別安全管理制度體系和日常管理工作規范。深化落實文化、旅游、文物、廣電領域重要節點、重點時段安全專項行動和整治工作,持續加強日常監管,狠抓隱患排查治理,堅決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切實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建強文旅陣地,全力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八、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
28.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把旗幟鮮明講政治貫穿文旅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扎實履行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堅持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推進、同考核。深入推進“五型機關”創建,在全系統實施“五四三”工程,通過基層黨支部分類管理、黨員積分制管理等制度,全面提升文旅系統黨建標準化、規范化水平,堅決杜絕黨建和業務兩張皮、燈下黑、中梗阻、饅頭比蒸籠大等問題。
29.做實做細政治監督。聚焦“兩個維護”強化政治監督,圍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省、市重大決策部署貫徹執行情況、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落實管黨治黨政治責任、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等方面,督促系統單位將管黨治黨主體責任落實到位。
30.強化日常監督管理。堅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常態化開展警示教育,緊盯重要節日節點,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堅持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釘釘子精神鍥而不舍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馳而不息糾治“四風”。
31.鞏固拓展政治巡察成果。堅定扛牢巡察整改主體責任,持續抓好市委第三輪、第八輪政治巡察等的整改落實工作。做好巡察整改成果運用,把巡察整改成效覆蓋到文旅事業各領域和日常工作各環節。
32.培厚良好政治生態土壤。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認真落實“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組織生活會、民主評議黨員、主題黨日等制度,持續提升黨內政治生活質量。深入挖掘“于成龍”、“劉胡蘭”等廉政文化資源,持續用優秀廉政文化涵養黨內政治文化,維護文旅系統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良好政治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