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呂梁市文化和旅游局 更新時間:2020-04-29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統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市委四屆八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四為四高兩同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文旅融合,堅持項目為王,實施精品戰略,夯實發展基礎,突出質量提升,提高治理能力,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各項工作,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建設持久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推動文化旅游業融合化,品牌化發展,進一步培育壯大文化旅游業戰略性支柱產業。
一、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提高黨建科學化水平
1.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緊扣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主題,組織黨員干部讀原文、學原著、悟原理。鼓勵引導各級黨組織發揮各自優勢,豐富學習形式,提升學習效果,持續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的“三篇光輝文獻”、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論述等,加強戰略研究和頂層設計,強化學用結合,做到知行合一。
2.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進一步鞏固主題教育成果,落實主題教育整治整改任務,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為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和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堅持和完善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等各層級學習制度、干部教育培訓制度、理論學習評價制度。嚴格遵守黨章,堅持和完善“三會一課”制度、民主生活會制度組織生活會制度等,筑牢初心使命,錘煉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
3.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做好“三個表率”,切實增強一以貫之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的責任感使命感。全面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機制,扎實履行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加強對基層黨組織的分類指導和督促檢查,繼續推動創建“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業績過硬”黨支部,提升組織力。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持續開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專項整治。緊盯重點領域和重點環節,梳理權力清單和風險點。加強對項目立項、招投標、合同履行等過程監督。常態化開展紀律教育和警示教育,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建設持久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二、堅持抓好藝術項目創作生產,強化惠民共享
4.抓好藝術項目創作生產。加強對重要節點、重大題材藝術創作項目的規劃引領,持續實施對重點作品的扶持。重點創作推出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臨縣道情戲《大河古鎮》,交響道情《磧口》。創作一批反映脫貧攻堅、全面小康和黃河文明題材的舞臺藝術作品和美術書法作品,辦好主題展覽。
5.強化精品塑造支撐保障。啟動策劃4A級以上景區“一景一劇”旅游演藝試點項目。推動文藝院團與重點旅游景區結對子,提升景區旅游演藝創作質量。完成好《中國戲曲劇種全集·山西卷》呂梁部分的編撰任務。常態化開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題實踐創作采風活動。組織好“首屆晉劇藝術節”呂梁分會場以及慶祝全面建成小康優秀舞臺?。ü潱┠空寡莼顒?/span>,推動青年藝術人才的培養。
6.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加快市圖書館、市群眾藝術館新館建設力度,爭取市圖書館、群藝館2020年國慶前投入使用。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完成市縣兩級文化館圖書館數字文化平臺建設,爭取與省圖書館文化館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實施提升呂梁城市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建設。
7.深入推進文化惠民。以“免費送戲下鄉一萬場”為基礎,為鄉村、景區配送一批專業文藝演出。變“送文化”為“種文化”,以五年為周期,推出“五個一批”文化項目:打造一批群眾文化惠民服務品牌,培育一批鄉村群眾文藝隊伍,挖掘一批鄉土文化能人一人,培育一批鄉村文化帶頭人。深入開展“鄉村文化技藝工程”,因地制宜開展特色創建。
8.傳承保護非遺文化。積極推進省級黃河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工作。繼續鞏固提升國家級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保護成果。秉持“見人見物見生活”的理念,實施非遺保護工程,加快呂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數據平臺建設和呂梁市非遺圖冊出版工作。合理利用市級非遺保護專項資金,扶持一批非遺產業化項目。加強“非遺+脫貧”工作,推動建設一批非遺脫貧就業工坊。引導“非遺+旅游”工作,推動非遺元素與旅游線路、景區融合。策劃辦好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以及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進軍營等系列活動。精心組織開展第十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及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申報評選工作。
三、堅持產業協作發展、資源優質開發,增強旅游發展新動能
9.加快重大產業項目建設。根據省文旅廳確定的2020年山西省文旅標桿項目和重點項目,做好項目的協調、指導、跟進等相關工作,確保項目有序推進。根據市政府印發的《關于落實市委四屆八次全會暨經濟工作會議目標任務的分工方案》要求,跟進、指導蒼兒會生態文化旅游區、柳林明清街區保護開發等50個總投資182億元的生態文化開發項目。新建改建旅游廁所75座,百度地圖標注率達100%。
10.持續推出產業發展政策。研究出臺文旅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完善基金項目庫,出臺基金投資項目考核辦法;出臺《呂梁市創建鄉村旅游示范村、進一步加快鄉村旅游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導創建一批山西省鄉村旅游示范村、山西省黃河人家;出臺《工藝美術大師評選工作管理辦法》,開展呂梁市第三批工藝美術大師評選工作。出臺《呂梁市關于加快推進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方案》,全面提升我市旅游公共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11.編制旅游發展規劃。編制創建A級景區行動計劃,指導創建國家4A、5A級景區的重點景區編制A級景區提升計劃和方案。編制《呂梁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鼓勵指導各縣(市、區)聘請高資質、高水平團隊策劃編制縣域總規、全域旅游發展規劃,重點景區編制總體發展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啟動編制《呂梁市黃河板塊旅游專項規劃》、《呂梁市鄉村旅游發展規劃》。
12.創新方式引進游客。修改《呂梁市大宗旅游接待獎勵辦法》。出臺《呂梁市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實施意見》,恢復市場活力,促進旅游消費。開展A級景區和省級休閑度假區等級評定和檢查復核等工作。積極推進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按時完成全域旅游平臺數據填報。
13.豐富宣傳推介方式。持續跟進過境數字短信推送、呂梁火車站、飛機場廣告宣傳、《大美呂梁》畫冊、拍攝呂梁文旅產業系列宣傳片、呂梁全域旅游地圖冊和掛圖、中央電視臺天氣預報宣傳、《國家人文地理?呂梁》分卷編制等項目,嚴格內容審定、質量把控,確保達到預期的效果。
14.打造大型活動品牌。依托巔峰智業,利用大數據分析研判呂梁旅游客源地,精準編制推介引流營銷方案,籌備舉辦呂梁市首屆文化旅游節,舉辦四場景區(點)推介會,積極參加省文旅廳組織的大型文旅交易會。
四、加強廣電宣傳管理工作,確保廣電宣傳導向正確
15.做好非法地面衛星整治工作。繼續組織做好衛星電視地面接收設施的清理整頓工作(省綜治委一票否決項目)。采取集中整治和常抓不懈相結合、檢查督促和查看案卷相結合,組織督查市縣兩級綜合執法隊做好清理整頓工作。
16.加大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和傳輸機構治理力度。加大播出機構監管和違規查處力度,強化節目制作機構的主體責任,規范廣播電視播出秩序。嚴格規范節目傳送秩序,重點查處有線網擅自開辦頻道、違法傳送節目、違規插播廣告等行為。力爭完成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和傳輸機構的綜合治理工作,認真貫徹全省綜合治理任務,力爭解決我市歷史遺留問題,理順設立主體、投資模式等方面存在的不合理或違規風險問題。治理持證機構內部管理疏忽,和認識不到位出現的違規問題,創建綠色聲屏。
17.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監管工作。加強網絡視聽節目監管工作,做到有方案、有措施,具體情況清晰,備案單位可控,強化應急處置,規范傳輸秩序。組織我市網絡視聽節目制作機構積極參與一年一度的“山西省優秀網絡視聽作品評選活動”和“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開展的網絡視聽節目精品創作傳播工程”,營造禮贊新中國、奮進新時代的濃厚氛圍。
18.夯實科技支撐基礎。繼續做好重大節日、重要活動等重要保障期的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安全播出、網絡安全、設施保護工作;確保完成呂梁廣播電視無線數字化覆蓋工程和高山轉播臺基礎設施維修改造工程;積極配合國家、省按時實現700MHz頻段地面電視頻率調整平穩過渡。督促指導全市廣電系統繼續做好新冠肺炎相關宣傳報道,加強對中央及省市委決策部署的宣傳解讀,加大健康防疫知識的普及力度,大力宣傳疫情防控一線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完成我市應急廣播建設任務,充分發揮應急廣播系統的基層優勢。繼續實施廣播電視地面無線數字化工程。全力推進呂梁市全域智慧文旅項目進程,力爭年底實現智慧文旅平臺上線、資源導入、進入試運行階段。
五、抓好文物保護利用和服務工作,讓文物活起來更多地惠及人民群眾。
19.認真抓好文物基礎性工作。推進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四有”檔案的建立和爭取第六批省保單位入圍工作。做好《山西省一級文物檔案·呂梁卷》文字、圖片編輯和校對工作,爭取年內出版。推進《呂梁市寺廟壁畫》補充調查、編制出版、《呂梁考古》編制出版、《呂梁市地下文物分布圖》編制出版工作。貫徹落實《山西省紅色文化遺址保護利用條例》,盡快組織和督促指導全市各縣(市、區)開展紅色文化遺址的補充調查、認定工作,摸清我市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家底,征求市、縣(市、區)黨史部門意見后上報我市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名錄;啟動紅色革命舊址的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工作;編輯圖文并茂的《呂梁革命文物》,為建黨100周年獻禮。組織參加第四批全國博物館定級評估和第一次全省博物館運行評估工作,做好非國有博物館的登記、備案、管理工作。抓緊完成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和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標志碑豎立、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劃定工作。
20.做好各項文物保護工作。抓好國保省保文物、重要革命文物、文物數字化等保護利用項目儲備和申報工作,完成好文物修繕任務。大力推進市漢畫像石博物館等縣(市、區)重點文物庫房標準化建設項目。組織完成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申報工作,督促有關縣(市、區)努力推進文旅融合項目,如交城縣卦山天寧寺、磧口古建筑群等。完成好交城縣書畫古藉文物保護修復項目、呂梁市漢畫像石博物館和汾陽市博物館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項目等。加強地下文物調查勘探等工作,依法及時服務好工程建設項目。完成文物認養任務,確保每個縣至少完成2處文物認領認養項目;重點推進已認養文物的修繕設計方案編制和評審,盡快啟動認養文物修繕項目,積極參加全省“最美文物守護人評選”活動。
21.提升文物展覽和服務質量。組織上報慶祝建黨100周年文物展覽展示項目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項目。大力推進呂梁市漢畫像石博物館改擴建工程,推進孝義市博物館、交口縣大麥郊紅軍東征總指揮部等舊址的陳列布展工作。確定研究課題,努力解決課題經費,貫徹落實總書記“敦煌講話”精神。大力推進孝義珍貴皮影木偶文物、全市漢畫像石文物、重要國保單位文物數字化工作。
七、提升保障能力,加強政策措施和制度體系建設
22.扎實推進制度體系建設。統籌推進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各項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建立專項工作臺賬,完善工作舉措,全程跟蹤督辦。完善統籌協調工作機制,推動文旅系統行政、事業、企業、社會組織之間良性協作,加強與其他行業系統間的溝通銜接,注重獲得產業發展、項目建設、政策保障等支持。完善文旅系統內部請示報告、調研督導、工作通報、工作交流等制度。完善工作評估制度,建立全面科學的工作評價體系。
23.加強行業人才隊伍建設。開展崗位規范化、標準化、實戰化培訓,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人員、非遺從業人員、文物保護人員、文化市場從業人員等一線技能型人才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養。圍繞文旅融合發展,培育一批文旅復合型人才。推出一批國家級戲曲曲藝傳承大師、非遺傳承大師等。培訓出一批文博管理、考古、古建筑、文物數字化、文物鑒定專家等。
24.深入推進“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做好“十四五”規劃編制前期準備工作。深入對接文旅部廳,落實一批具有標志性、牽引性和社會影響力的重大項目、重大活動等,推動我市文化旅游工作更好融入全市工作。編制“十四五”旅游業、文物博物事業、藝術創作、公共服務、產業發展、非遺保護傳承以及對外和對港澳臺工作等專項規劃。
25.確保文旅行業安全穩定。深入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對各類節慶活動和藝術創作生產內容的管理審核,強化圖書館、文化館、網吧、游藝場所、營業性演出場所等陣地建設,做好網絡輿情引導和應對,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正確方向。繼續堅持領導干部“一崗雙責”制度,堅持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切實把安全工作的重點抓在基層,抓在平時,抓在預防,抓在重點時段,抓在重點部位,堅決遏制各類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健全綜合監管機制和應急機制,組織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和各類專項檢查,推動全省文旅系統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向好。維護文旅系統內部和諧穩定,落實好保密、信訪、消防、內保、防恐防暴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任務,做好單位內部安全穩定風險隱患排查和矛盾糾紛排查化解。
八、做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各項工作,為全年目標任務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紀律保障
26.切實做到“兩個維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守初心使命,站穩政治立場。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三篇光輝文獻”精神實質,從中找方向、找思路、找方法、找動力,不斷提高理論思維水平、戰略謀劃水平、精準落實水平。把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旅游、廣電、文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中央、省委、市委對文旅深度融合的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到位。
27.嚴格遵守紀律規定。樹牢紀律意識,特別是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認真執行《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黨組工作條例》《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等黨規黨紀。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嚴格落實“三會一課”、民主集中制原則,開好民主生活會和組織生活會,規范黨組織議事規則,推動“三重一大”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
28.強化日常監督管理。堅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漸,抓住關鍵少數和關鍵節點,深入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糾治“四風”。把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為加強作風建設的重要任務,作為監督執紀的必查內容。在“春節”、“七一”、“國慶”等重要節假日開展廉政文化宣教活動,挖掘“于成龍”、“劉胡蘭”等傳統廉政文化資源,弘揚呂梁精神,傳承廉政基因。
29.堅持以案促改標本兼治。繼續深入開展肅清賀興國、周瑞美腐敗流毒影響專項行動,開展警示教育,引導全體黨員干部提高思想認識、強化紀律意識,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做好市委第三輪巡察整改的鞏固與提升,把經濟責任審計和專項整治發現的問題持續推進糾治。緊盯資金撥付、項目建設、選人用人等廉政風險點,修訂完善各項規章制度,不斷提高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水平。以制度建設為統領,推動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