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呂梁市文化和旅游局 更新時間:2025-01-16
(一)大力繁榮文化事業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塑造文化品牌,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快建設文化強市,開創文化繁榮發展新局面。抓好文藝精品創作展演,重點創作舞劇《萬里茶道》,力爭年內推出并沖擊文華獎。進一步推動交響道情《磧口》的創作工作。完成文旅部藝術司復排計劃入選劇目臨縣道情《小姑賢》、孝義碗碗腔《繡樓聯姻》、汾孝秧歌《賣花》三部優秀傳統折子戲的復排演出。持續打磨提升舞劇《呂梁英雄傳》《劉胡蘭》《打金枝》等精品劇目,并繼續開展舞劇《打金枝》的巡演工作。組織參加第二屆晉劇藝術節,做好稀有劇種的公益性演出活動。扎實開展文化惠民活動,繼續實施群眾文化系列活動,培養群眾文藝小分隊50支,鄉土文化能人以人200個、鄉村文化帶頭人140人,并完滿完成演出任務。開展“免費送戲下鄉一萬場”等群眾文化活動。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開展“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打造鄉村驛站”兩件省政府民生實事。推動市文化館正式投用,力爭全市第二批鄉鎮文化站全部通過達標驗收。積極推進公共文化云建設,增強公共文化數字內容供給能力。完成4座旅游廁所示范項目建設任務。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加大非遺項目和非遺傳承人四級名錄體系建設,積極申報國家級、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加強對國家、省、市三級傳承人的評估和動態管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鼓勵指導建設非遺綜合性展示場所、鄉村文化記憶展廳、非遺工坊、綜合性傳承體驗設施等;加強傳承傳播,利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與傳統節日,開展一系列展示展演活動;促進非遺項目與特色景區、特色村鎮、特色街區等地深度融合,培育一批滿足游客需求、具有鮮明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的旅游線路;加強非遺數字化建設,充實完善市非遺數字博物館;重點做好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的整改工作、磧口文化生態保護區的驗收工作,力爭順利通過評估驗收。
(二)培育壯大文化旅游產業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圍繞“優服務、強產業、促發展”的目標,不斷培育壯大文化旅游產業。全面完成旅游資源普查工作。加快推進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步伐,力爭離石、興縣、嵐縣、方山縣、臨縣、文水、孝義、汾陽8個縣(市、區)通過省級認定驗收。打造文旅康養集聚區,著力推進3個文旅康養示范區創建單位提升品質,培育多種模式的文旅康養集聚區。全力抓好項目建設,加快推進杏花村酒文旅融合等億元以上標志性、牽引性項目,積極謀劃儲備一批高質量的重點文旅項目。拓展文旅消費場景,持續推進文化特色鮮明的文化旅游休閑街區和夜間文化旅游消費集聚區的創建。編制“旅游菜品·呂梁味道”美食畫冊,精心策劃“呂梁好禮”系列產品,鼓勵文創企業與重點景區深度合作,積極培育新型旅游消費業態。做好文化旅游宣傳活動,采取“線上線下”聯動的宣傳方式,進一步擴大“汾酒故鄉,英雄呂梁”品牌影響力。
(三)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傳承
繼續夯實文物基礎性工作,全面完成第二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兩線”劃定工作;全面完成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完成《呂梁市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和利用總體規劃》編制,啟動紅色革命舊址的集中連片保護規劃,配合省編制《晉綏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專項規劃》;積極配合省文物局完成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四有”記錄檔案編制工作;做好第九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申報遴選工作;持續推動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項目申報工作;完成《山西文物大系》香嚴寺卷和天寧寺卷審核;完成2025年文物全科人才招錄工作;做好省紀委文物保護利用政治監督專項檢查反饋問題整改工作;做好國、省、市保木結構古建筑日常養護。做好文物項目申報實施,組織申報2026年度國家和省級文物保護專項補助經費可資助的文物修繕、陳列展覽、文物數字化等項目,做好2025年市級文物保護工程項目資金的分配工作,繼續督導檢查各縣文物修繕、環境整治等工程項目,做好我市2處國寶級文物的保護利用工作,積極推進工程進度,完成年度內項目計劃。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文物保護,通過項目推介的方式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搶險修繕,持續改善低級別文物建筑保存狀況。加快博物館發展,繼續實施汾陽市博物館陳列布展項目,督促指導未鋪開建設工作的縣加快做好項目前期規劃選址工作。繼續做好文物核查工作,依法依規組織完成礦區范圍和基本建設用地文物核查和意見回復工作。
(四)做好廣電宣傳管理工作
指導推進全市應急廣播體系建設,按時完成工作任務;積極組織廣播電視網絡視聽作品、新聞作品季度推優等活動,推出更多既賦有正能量又具有時代性的優秀作品;進一步壓實境外衛星電視監管責任,加大播出機構監管和違規查處力度,全力保障廣播電視傳播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