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山西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更新時間:2021-11-10
11月3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山西省“十四五”規劃各專項規劃系列解讀新聞發布會的第十三場發布會,深入解讀《山西省“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和本質安全能力建設規劃》主要內容并回答記者提問?! ?/span>
馬學英:
記者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天上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山西省“十四五”規劃各專項規劃系列解讀新聞發布會的第十三場發布會,主題是山西省“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和本質安全能力建設規劃。我們邀請到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楊振中,省應急管理廳應急指揮中心主任徐全洲,省應急管理廳風險監測和綜合減災處處長關永革,省應急管理廳煤礦安全綜合處處長樊建強,請他們深入解讀《山西省“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和本質安全能力建設規劃》主要內容并回答各位記者的提問。
首先,請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楊振中介紹相關情況。
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 楊振中:
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省應急管理廳,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應急管理、安全生產以及我廳工作的關注、關心和支持!《山西省“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和本質安全能力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的印發,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防災減災救災、安全生產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具體舉措、具體行動,對于保障全省安全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我就《規劃》的基本內容向大家作簡要介紹。
編制背景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應急管理、安全生產工作。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對應急管理、防災減災救災、安全生產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新時代應急管理、安全生產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四五”時期是我省全力構建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應急能力體系,推動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應急管理體制的關鍵時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省應急管理廳牽頭完成了《規劃》編制工作,以《規劃》為引領,全面提升災害事故防控能力,建設更高水平平安山西,為全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安全穩定環境。
編制過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規劃》編制,把《規劃》列入了省級重點專項規劃,《規劃》編制自去年6月啟動以來,重點開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成立由分管應急管理的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擔任組長的高規格《規劃》編制領導小組,由省應急管理廳牽頭,28個省有關部門為領導小組成員單位,邀請國家級團隊作為智庫,共同參與規劃編制。
二是《規劃》編制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統一,深入開展調研和課題研究,夯實編制基礎。編制過程中,省應急管理廳黨委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圍繞省委、省政府“十四五”戰略部署和相關要求,研究規劃編制思路,系統謀劃重要舉措、重大工程,把風險思維、預防理念體現到《規劃》編制過程中,科學、系統支撐引領未來五年乃至更長時間的發展。
三是堅持開門問策,通過召開研討會和書面征求意見等形式,先后向各市、省直有關部門征求各類意見和建議,并邀請國家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領域專家會診把脈。最后按程序對《規劃》進行評審論證?!?/p>
四是全面做好與國家應急體系規劃、安全生產規劃的有效銜接。我廳主要領導帶隊赴京,與應急管理部進行對接,進一步了解掌握國家相關重大戰略舉措,確保與國家規劃保持一致。
主要內容
《規劃》立足省情,緊盯防范化解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兩大類突發事件,突出全災種、大應急、本質安全能力建設,聚焦目標研判、重大風險和應急能力現代化建設,共包括五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是形勢分析??偨Y全省“十三五”期間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十四五”時期面臨的挑戰和發展的機遇。
第二部分是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提出“十四五”時期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和本質安全能力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包括總體目標、7個核心指標和4個分項目標。
第三部分是重點任務。研究提出深化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加強應急管理法治體系建設、加強本質安全能力建設、加強災害事故預防體系建設、加強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建設、加強應急綜合保障體系建設、加強應急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加強共建共治共享體系建設等8項重點任務,32條具體舉措,設立安全生產治本攻堅重點、應急物資裝備儲備重點品類、應急和安全產品及服務發展重點等 3個專欄。
第四部分是重點工程。從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提升本質安全能力、提升災害事故救援能力、提升綜合支撐能力等四個方面提出18項重點工程。
第五部分是規劃實施及評估。提出加強組織領導、加大經費投入、強化規劃宣傳、強化監督評估等4項措施,確保規劃任務落到實處。
各位媒體朋友,“十四五”時期是我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應急管理事業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既面臨新的挑戰,也面臨新的機遇。希望通過各位朋友的宣傳報道,讓全社會更加重視防災減災救災,重視安全生產,共同建設更高水平平安山西。
我先介紹這么多,謝謝大家!
馬學英:
謝謝楊振中副廳長的介紹。
接下來,開始回答記者提問。請各位記者在提問前先通報所在新聞單位的名稱。
中新社記者:
2018年我省機構改革整合各部門應急管理職責以來,在加強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建設方面采取了哪些舉措?“十四五”期間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方面有什么考慮?
省應急管理廳應急指揮中心主任 徐全洲:
謝謝記者的提問。2018年機構改革以來,我們整合應急管理資源,進一步健全了應急救援指揮體系,成立省應急救援總指揮部和17個專項指揮部,著力推動應急管理體系、應急管理機制和應急管理能力建設,建立災害事故聯合會商研判機制,探索形成扁平化組織指揮體系和防范救援救災一體化運作體系,基本實現了對風險防控、監測預警、應急救援、災后救助和恢復重建的全面管理。
為適應新時代大應急、全災種救援要求,“十四五”期間,我們將進一步深化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改革。
一是完善領導指揮體制,建立縣級以上黨委、政府領導下的應急指揮部,統一指揮各類應急救援隊伍,統籌災害事故救援全過程管理。健全省市縣分級響應機制,明確各級各類災害事故響應程序,進一步理順指揮機制。
二是完善監管監察體制,深化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整合監管執法職責,組建綜合行政執法隊伍,推動執法力量向基層和一線傾斜。制定執法權責配置清單,構建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執法體制,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執法能力。
三是優化應急協同機制,強化部門協同,充分發揮相關議事協調機構的統籌推動作用,明確各部門在事故預防、災害防治、搶險救援、物資保障、恢復重建、維護穩定等方面的工作職責,健全重大安全風險防范化解協同機制、災害事故處置應對協助機制。發揮應急管理部門的綜合優勢和各相關部門的專業優勢,加強會商研判,銜接好“防”“救”責任鏈條,形成整體合力。
四是壓實應急管理和安全生產責任,強化地方屬地責任,建立完善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權責一致、失職追責的應急管理責任制。推動各級黨委和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實施細則、“三管三必須”實施細則,制定安全生產“職責清單”“工作清單”。同時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強化企業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責任,推行企業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
到2025年,形成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體制,建成統一領導、權責一致、權威高效的應急能力體系,自然災害防御水平明顯提升,本質安全能力全面提高,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人民群眾的安全感顯著增強。謝謝!
山西日報記者:
“十四五”期間,我省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面臨哪些挑戰和發展機遇?
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 楊振中: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笆奈濉睍r期,我省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的基本省情沒有改變,各類事故隱患和安全風險交織疊加、易發多發的客觀形勢依然存在,應急管理、防災減災救災、安全生產仍面臨嚴峻挑戰。
一是我省極端天氣呈明顯增加趨勢,高溫、低溫冷凍、雨雪、洪澇和干旱風險進一步加??;我省地處黃土高原東翼,地質構造、地形地貌復雜,發生山體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風險仍然很大;位于山西地震帶,存在破壞性地震的地質構造,防震減災任務繁重;森林覆蓋面積逐年增加,易燃純針葉林相對集中,森林防火難度大。
二是我省高危行業企業數量多,整體安全生產條件差、管理水平低,安全風險隱患集中,安全生產基礎仍然薄弱,仍處于爬坡過坎期和瓶頸制約期;經濟高速增長、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涌現,也給安全生產帶來新的風險。
三是城鎮化的快速持續推進導致各類承災體暴露度增加,不可知、不可控的風險大量出現。
四是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疫情沖擊導致的各類衍生風險不容忽視,各種巨災、大災的突發性、不確定性和嚴重危害性易造成災害事故連鎖效應、非線性疊加效應,防范化解重大自然災害和安全生產風險、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壓力進一步加大。
五是應急管理體制機制還不夠完善,“統與分”“防與救”的職責分工仍不完全清晰,風險隱患早期感知、早期預警、早期發布能力還不足,應急救援專業處置水平不高,應急綜合保障體系不健全,公眾風險防范意識薄弱等問題依然突出,距離有效應對重特大災害事故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
“十四五”時期是我省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應急管理事業進入新發展階段,面臨新的機遇。
一是黨中央的堅強領導為應急管理事業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防災減災救災、安全生產重要論述和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為我省新時期應急管理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和根本遵循。
二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把應急管理和安全生產工作擺在前所未有的高度,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治理能力不斷提高,為全省應急管理事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和制度保障。
三是全省高質量發展的變革性、牽引性、標志性戰略舉措為推動應急管理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契機。
四是科技發展日新月異,衛星遙感、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高科技手段深度集成應用,新基建、新技術、新材料、新裝備、新產品、新業態大量涌現,將大幅提升監測預警、風險防控、應急處置和本質安全水平,為應急管理跨越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五是長期以來積累的寶貴經驗及行之有效的做法,為做好“十四五”期間應急管理體系和本質安全能力建設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謝謝!
中國產經新聞報記者:
近年來,我省森林火災、地質災害等自然災害不斷發生,特別是今年我省防汛救災形勢嚴峻,給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了嚴重損失?!兑巹潯穼ξ磥砦迥昙訌姺罏臏p災救災工作是如何考慮的?
省應急管理廳風險監測和綜合減災處處長 關永革:
謝謝記者的提問。剛才,楊廳長介紹過了,災害種類多、分布地域廣、發生頻率高、造成損失重是我省的基本省情。近年來,我省成功應對鄉寧“3·15”山體滑坡、沁源“3·29”森林火災等災害,也有效應對了今年入秋以來罕見的嚴重洪澇災害,災后重建各項工作有力有序,目前受災群眾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生產生活秩序基本恢復。
“十四五”期間,我省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和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堅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重點聚焦五個方面的任務:
一是全面加強災害預防體系建設。以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為基準,制定自然災害風險區劃。健全城鄉規劃、建設、運行等全生命周期災害風險防控管理制度。強化風險監測預警預報,大幅提高災害準確感知、快速評估和精準預警能力,完善預警信息發布機制。加強自然災害綜合治理,積極推進智能化防控技術應用,提升極端條件下抗損毀和快速恢復能力。
二是加強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建設。建強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強化行業專業救援隊伍能力建設,建設航空應急救援力量,構建覆蓋災害事故易發多發地區的1小時航空應急救援網,引導社會力量有序參與應急救援。
三是加強應急綜合保障體系建設。完善應急預案管理機制,加強預案演練評估。強化應急物資裝備準備,建立集中管理、統一調撥、平時服務、災時應急、采儲結合、節約高效的應急物資裝備保障體系。強化救助恢復準備,加強臨時住所、水、電、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省級統籌指導、市縣為主體、災區群眾廣泛參與的災后恢復重建機制。
四是加強應急科技創新能力建設。結合我省災害事故特點,面向應急管理、安全生產科學前沿,加強以災害事故致災成災機理為核心的基礎研究。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加強應急管理智庫建設。壯大應急產業,大力發展智能裝備,加快形成系列化、成套化產品。強化信息支撐保障,加快大數據、人工智能與應急管理業務應用深度融合。
五是加強共建共治共享體系建設。提升基層治理能力,完善基層應急管理組織體系,培養發展基層災害信息員,建立覆蓋全省鄉鎮(街道)、農村(社區)的災情統計報送和核查評估隊伍,為精準預警、救災、救助奠定堅實基礎。引導基層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有序發展,增強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應急功能。謝謝!
山西晚報記者:
煤礦安全是我省安全生產的重中之重,《規劃》提出了“十四五”期間煤礦安全生產治本攻堅重點。當前,全國煤炭市場需求旺盛,我省在落實煤炭增產保供,確保煤礦安全生產方面有哪些主要舉措?
省應急管理廳煤礦安全綜合處處長 樊建強:
謝謝記者的提問。全省應急管理系統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能源供應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強總理關于做好今冬明春煤炭供應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嚴格落實國家和我省增產保供專題會議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始終堅持把煤炭保供作為最重要、最緊迫的一項民生大事和政治任務來抓,牢固樹立“保安全就是保供應”的理念,確保在安全的前提下,保障煤炭供應。
一方面,省應急管理廳多次安排部署煤炭增產保供期間的安全生產工作,與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能源領域增產保供和應急安全工作的通知》,先后下發《關于切實抓好煤炭增產增供期間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做好今冬明春煤礦增產保供期間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確提出保供安全措施,要求煤礦發生事故后,不搞“一刀切”式區域性停產整頓;節假日期間,嚴禁下達不合理的行政性停產限產措施等,確保國家下達我省的煤炭增產保供任務圓滿完成。11月1日,我廳與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山西局聯合召開了全省礦山安全防范視頻會議,會上要求全省應急系統和煤礦企業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將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能源供應保障的部署要求上來,并從企業和監管部門層面提出了具體工作要求,確保煤炭增產保供期間安全。
另一方面,不間斷組織開展煤礦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嚴厲打擊以保供名義超能力超強度組織生產、超層越界開采、違規外包掛靠、違規開采保安煤柱、未經批準擅自組織生產等嚴重違法違規行為。緊盯停產整頓礦、長期停產停工礦、技改重組礦、即將關閉礦、大班次礦、保供井工礦等6類礦井,強化重點監管,確保煤礦處于安全受控狀態。同時,在全省部署開展重組整合煤礦和露天煤礦專項整治、煤礦工程外包和掛靠行為集中清理整頓、高瓦斯和煤與瓦斯突出礦井瓦斯防治專項檢查、煤礦井下防潰水潰砂專項檢查、煤礦水害防治專項檢查等重點整治工作,消除了一大批事故隱患,煤礦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提高。此外,堅持嚴格檢查執法與強化服務指導并重,對全省有增產保供任務的煤礦開展重大風險研判,制定針對性防控措施,將風險管控挺在隱患前面;抽調專家對全省77座煤礦開展防治水會診,消除企業在防治水方面存在的問題隱患,堅決守住不發生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底線。謝謝!
山西新聞網記者:
請問“十三五”期間我省安全生產工作取得的主要進展和“十四五”期間提升本質安全水平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省應急管理廳煤礦安全綜合處處長 樊建強:
謝謝記者的提問?!笆濉逼陂g,我省全面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完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嚴格監管執法,扎實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夯實安全生產基層基礎,深入開展“零事故”單位創建,基本形成了責任全覆蓋、管理全方位、監管全過程的治理體系,安全生產水平穩步提高,各類事故總起數和死亡人數逐年保持“雙下降”態勢。2020年與2015年相比,反映安全生產總體水平的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煤礦百萬噸死亡率分別下降71.3%、70.9%,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應急管理體系和本質安全能力建設規劃》提出:著眼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實施安全生產精準治理,著力破解瓶頸性、根源性問題,不斷提升本質安全水平。
一是嚴格安全準入。強化源頭治理,把安全生產貫穿于規劃、設計、建設、管理、生產、經營等各環節。建立更加嚴格規范的安全準入體系,推動建立高危行業領域建設項目安全聯合審批制度,健全重大項目決策安全風險評估與論證機制。嚴格建設項目安全設施“三同時”,全面提升危險作業自動化控制水平。結合實際制定修訂并嚴格落實危險化學品、礦山等“禁限控”目錄。加強開發區(產業園區)安全準入管理,禁止自動化程度低、工藝裝備落后等本質安全水平低的項目進區入園。
二是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落實安全生產重點行業領域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措施。嚴格落實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淘汰落后工藝、技術、裝備。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依法淘汰不符合安全生產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產能,有效防控風險。嚴禁省外、省內已淘汰落后產能異地落戶、辦廠進園,實行重大安全風險“一票否決”。
三是加強隱患排查治理。建立完善重點行業領域風險辨識管控、隱患排查治理標準,推動企業定期開展安全風險隱患評估和危害辨識,針對高危工藝、設備、場所和崗位等,加強動態分級管理,落實風險防控措施。實行重大事故隱患治理逐級掛牌督辦,建立健全重大安全風險管控聯動機制,對存在重大安全風險的場所、區域等進行重點管控,制定有效防范化解措施。
四是持續深入開展專項整治。鞏固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成果,在危險化學品、煤礦、非煤礦山、金屬冶煉、消防、交通運輸、建筑施工,以及開發區(產業園區)等重點行業領域,分別明確重點,開展安全生產治本攻堅。謝謝!
馬學英:
非常感謝省應急管理廳四位發布人出席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也非常感謝各位記者朋友對我們工作的大力支持?! ?/p>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