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呂梁市行政審批服務管理局 更新時間:2025-07-04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經審查,我局擬對呂梁市文峪河水庫除險加固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作出審批意見?,F將擬作出審批意見的環境影響評價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限報告表為5個工作日。(2025年7月4日—2025年7月10日)
聯系電話:0358-8487709(呂梁市審批局審批一組)
通訊地址:呂梁市政務服務大廳(呂梁市審批局審批一組)
郵編:033000??郵箱:llsspjtzk@126.com
項目名稱 | 建設地點 | 建設單位 | 環境影響評價機構 | 建設項目概況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測或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建設單位開展的公眾參與情況 | 公眾提出意見的方式及途徑 | |||||||||||
呂梁市文峪河水庫除險加固工程 | 呂梁市文水縣開柵鎮北峪口村西 | 呂梁市文峪河水利服務中心 | 山西中環瑞德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該項目除險加固工程的主要內容為大壩加固改造、溢洪道加固改造、泄洪供水發電洞加固改造、防汛搶險道路路面改造和大壩安全監測設施改造。除險加固工程的任務是消除安全隱患,完成后水庫工程任務、水庫特征水位及規模均不變。 | (一)施工期 1.廢氣影響及防治措施 ??? 施工期環境空氣污染源主要為施工場地施工、交通運輸產生的粉塵以及少量清淤惡臭,施工機械燃油也將產生部分廢氣。 ??? 施工場地應做到“六個百分百”,土方開挖施工盡量避開干燥多風天氣;施工機械及運輸車輛需定期檢修與保養。溢洪道挑流鼻坎處清淤作業時,合理安排施工期,必要時投放吸附劑減少氣味的散逸。?????????????????? 2.廢水影響及防治措施 ??? 施工期廢水主要包括車輛沖洗廢水和施工人員的生活廢水。 ??? 在施工場區進出口設置一套洗車平臺對車輛進行車輪沖洗,沖洗廢水經沉淀池處理后回用于施工區酒水降塵,不外排。施工人員生活區生活污水依托水庫管理站現有排水系統,排入化糞池后運至市政污水處理廠處理。施工區設置2個移動環保廁所收集人員糞污水,排入化糞池后運至市政污水處理廠處理。?????????????????????????? 3.噪聲影響及防治措施 ??? 施工噪聲主要來自施工機械設備運行產生的噪聲和車輛運輸行駛噪聲。 合理安排施工時間,隨著施工結束,施工噪聲影響將不再存在。運輸車輛經過敏感點附近時禁止鳴笛,減速慢行,并采用符合國家有關規定標準的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 4.固體影響及防治措施 施工余方包括干砌石護坡拆除、排水溝拆除、土方開挖、鼻坎清淤等棄渣,運至文峪河西千渠北徐段防洪加固工程回填砂坑。清洗廢水處理沉渣干化后就地掩埋;廢涂料桶交由生產廠家回收;生活垃圾送環衛部門指定地點。施工期產生的各項固廢均有序堆放于暫存處后妥善處置,嚴禁隨意堆置或傾倒入水體,確保不影響河流水質。? 5.地下水及土壤防治措施 施工期車輛沖洗廢水,經沉淀處理后回用于場內灑水抑塵;施工區設置移動式環保廁所收集人員糞污水,排入化糞池后運至市政污水處理廠處理。固體廢物堆放點做好防滲處理,避免因雨水淋溶或滲濾液滲漏污染地下水。 施工期階段性降低水庫水位,時間周期較短,施工結束后地下水位將很快恢復至初始狀態,對土壤環境無明顯影響。 6.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嚴格劃定施工作業帶,盡量減少施工占地面積。優化施工布置,盡可能減少施工占地對地表植被的破壞。施工結束后,對施工場地、道路、施工生活區要及時清理,進行土地平整,植被恢復。嚴格規劃工程區“三廢”的排放,避免對周邊動植物生存環境的破壞。嚴禁在庫區臨時堆棄土、棄渣和建筑垃圾,運輸車輛進行覆蓋或封閉,避免零碎土石、泥沙進入文峪河河道??茖W合理安排施工,分段錯時實施,限制施工人員及施工機械活動范圍。 7.環境風險防范措施 嚴格按照相關設計規范和要求落實防護設施,在柴油發電機存放區域設防滲漏、防腐蝕、防淋溶、防流失措施,定期檢查柴油機運行狀況。防止溢油泄漏至文峪河水庫水體。加強工程施工機械管理,保持施工設備處于良好運行狀態。施工運輸車輛,需保持安全車速,行車路線按指定的路線和時間運輸。車輛在水庫附近施工道路行駛時降低車速,保證安全通行。 (二)運營期 1.廢水污染源及防治措施 運營期加強對水庫水質的保護,在河道、水庫兩側嚴格控制新增污染源,加強水網管線及水源地周圍的生活污水排放管理,禁止運行期機組維修等作業產生的含油污水排入庫區,防治水質惡化;加強水庫富營養化預防減緩措施,控制面源污染。定期監測,及時了解庫區水質變化情況。 2.噪聲污染源及防治措施 運行期噪聲主要來自水電站水輪機等設備運行噪聲,工程更換啟閉機選用低噪聲設施,安置于封閉啟閉室內,設備底部采取減振措施,從源頭降低噪聲源強。采取以上降噪措施后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1類限值要求,敏感目標可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1類限值要求。 3.固體污染源及防治措施 運行期的固體廢物主要來源于管理站原有工作人員生活垃圾,收集定期交由環衛部門統一處置。該項目運行期不新增固廢。 4.地下水及土壤防治措施 運營期嚴格控制庫區周邊及區內污染源,防止污染物下滲對地下水造成污染。加強上游區域的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減少徑流沖刷和土壤流失。 5.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工程運行期評價區水生生態環境將逐漸恢復至工程實施前狀態,水庫的生態水文條件等將與建設前保持一致,施工期對局部水域的影響也逐漸消失,水生生物種類組成與工程建設前相似,工程運行期對魚類群落基本無新增影響。運行期確保壩下游生態流量。 6.環境風險防范措施 定期開展水質監測工作,及時了解水質狀況,及時發現問題,采取相應的對策措施。同時水庫庫周外圍設置防護圍欄網,實行封閉管理,避免一切人為因素造成的水質污染。 | 第一次公示:https://www.llskjt.com/doc_28522961.html 第二次公示:https://www.llskjt.com/doc_29407258.html 報批前公示:https://gongshi.qsyhbgj.com/h5public-detail?id=456782 | 公眾可通過電子郵件、電話、信函等方式與建設單位或環境影響報告書編制單位聯系,反饋與本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相關的意見和建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