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呂梁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更新時間:2022-08-30
為嚴防嚴控我市學校(含托幼機構)食品安全風險,有效提升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落實校園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強化學校食品安全監管,提升全市學校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防范群體性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廣大師生身心健康,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根據市疫情防控辦《關于轉發做好2022秋季學期開學及疫情防控有關工作的通知》,近日,市局聯合市教育局聯合開展2022年秋季開學季學校食堂及周邊餐飲單位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提出整治范圍、整治內容和工作要求。
一、整治時間及范圍。時間為8月25日至9月25日,以轄區內各類學校食堂、校外供餐單位、學校周邊餐飲服務單位(含小餐飲、食品攤販)為重點。
二、整治內容。
一是落實主體責任,加強食品安全自查工作。會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督促學校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開學前,學校要加強食堂從業人員的食品安全培訓,對學校食堂開展一次全面、徹底的食品安全自查,對發現的問題提出整改措施、明確整改時限和責任人,確保發現的問題隱患整改到位,在9月1日前完成學校食堂自查工作。
二是突出重點環節,加強監督檢查。
1、抓好開學常態化疫情防控。開學前一周內,各縣教育局、市場監管等部門,對屬地各級各類學校(包括高等學校、職業院校、成人高校、中小學、幼兒園以及特殊教育學校、民辦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和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開學條件進行驗收。多個校區的學校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分別進行驗收。未經驗收或驗收不合格的不得開學。開學時學校所在縣(市、區)有中高風險區的,師生暫緩返校,開展線上教學。中高風險區解除后,經評估要及時有序轉為線下教學,實施常態化防控措施。
2、加強學校食堂食品安全監管。重點檢查:一是查從業人員的健康證明,新上崗及健康證明過期的從業人員必須取得有效健康證明后方可上崗;二是查設施設備的運轉情況,對不能正常運轉的設施設備,督促學校食堂負責人及時維修或更換;三是查庫存食品、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對感官性狀異常和超過保質期的食品,按要求及時清理;四是查場所、餐用具等的清潔消毒情況,食堂供餐前,對加工處理區、設施設備、餐用具進行一次徹底的清潔消毒;五是查學校食堂開始供餐后,是否加強食材儲備、加工和備餐等環節食品安全管理;食堂工作人員工作期間是否全程佩戴口罩,穿整潔工作衣;是否嚴格執行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嚴把食品采購質量關,不得采購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材,食物應燒熟煮透,嚴禁生、熟混放。加強對校外供餐單位餐食檢查。六是查有害生物防治情況,發現場所內存在有害生物或其活動跡象,立即自行開展或委托專業防治機構開展滅殺工作。對監督檢查中發現的食品安全問題和隱患,督促學校限期整改到位,對存在嚴重問題隱患且整改不到位的,嚴格采取暫停供餐服務的措施。將監督檢查中發現的學校食品安全問題、違法行為和查處結果通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
3、加強校園周邊餐飲服務單位監管。重點檢查食品經營者是否取得食品經營許可,從業人員是否持有健康證明,售賣的食品是否為“三無產品”、超過保質期限食品、腐敗變質食品,以及不得向中小學和幼兒園提供的食品品種等。
4、加強校外供餐單位監管。按照省教育廳、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關于全面加強校外供餐單位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嚴格落實供餐單位法人代表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嚴查場所管理、設施設備維護、食品原料采購查驗、制作加工過程控制、清洗消毒、食品添加劑使用管理、食品留樣、食品配送安全等方面的落實情況。
5、杜絕餐飲浪費,倡導“光盤行動”。督促指導學校食堂規范操作,防止因食材貯存和加工不當造成的消費行為。堅決禁止和嚴厲打擊以減少浪費為借口,使用腐敗變質、超過保質期食品和回收食品等違法違規行為。
三是強化問題整改,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堅持問題導向,深入分析學校食堂食品安全存在的共性問題和突出問題,深挖問題隱患產生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整改措施,建立有效的管理機制,及時消除食品安全隱患,確保專項整治取得明顯成效。
三、工作要求。一是高度重視,加強組織領導。要求各縣(市、區)市場局、教育局督促學校進一步增強學校主要負責人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意識,認真開展自查自糾,做到不留死角、不走形式,進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實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及食堂工作人員工作職責,消除食品安全隱患。二是強化部門協作配合,嚴防嚴控風險。要求各市場監管局認真研判當前學校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形勢,把握重點和規律,堅持問題導向,強化與各縣教育局等部門的協作配合,全面排查校園及周邊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嚴厲打擊食品違法犯罪行為,形成監管整體合力,有效保障校園食品安全。市市場局和市教育局將適時對各縣(市、區)學校食品安全監管開展督查。三是強化信息報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