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財政預決算和“三公”經費
來源:呂梁市財政局 更新時間:2017-07-17 21:54:14
????2007年是我市“十一五”規劃深入實施、重點推進的關鍵之年。一年里,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的監督支持下,全市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落實中央、省各項決策部署,認真執行市一屆人大五次會議通過的各項決議,緊緊圍繞“三個發展”、“三大工程”和“雙百雙千”項目大會戰,不斷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積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各項民生事業,全市經濟和各項事業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各級財政部門努力創建“五型財政”,著力打造“八字團隊”,嚴格依法理財,做大財政收入總量,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增強財政保障能力,深入推進財政改革,加強財政監督管理,全市及市本級預算執行良好。
????(一)?????全市和市本級預算變動情況
????2007年全市及市本級預算經市一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后,在執行中,根據省財政廳追加、追減專項指標和各縣(市、區)預算調整情況,全市和市本級預算作了相應變動。2007年全市一般預算收入為299043萬元,與備案預算一致;支出預算由于省追加???span lang="EN-US">129627萬元、增加轉移支付103324萬元、上年結轉125901萬元、調入資金2248萬元、各級用當年超收及上年凈結余安排支出96093萬元,由年初預算的488285萬元變動為945478萬元。市本級一般預算收入為52911萬元,與備案預算一致;因中央專項撥款及其他補助增加11438萬元、上年結余29230萬元、當年超收安排支出11490萬元,對各縣??罴稗D移支付補助增加相應減少市級支出4298萬元,市本級一般預算支出由年初預算91041萬元變動為138901萬元。
????(二)全市預算執行情況
????2007年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1051137萬元,完成預算的110.65%,比上年增收279896萬元,同比增長36.29%。其中:上劃中央收入完成578776萬元,完成預算的102.20%,比上年增長32.02%;上劃省級收入完成89044萬元,完成預算的107.12%,比上年增長38.65%。市縣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83317萬元,完成預算的127.53%,比上年增加114692萬元,同比增長42.70%。2007年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支出執行754600萬元,占預算的79.81%,比上年增加支出177062萬元,增長30.66%。
????2007年全市財政收支平衡情況:全市一般預算收入383317萬元,上級補助收入422609萬元(其中:稅收返還補助62268萬元、專項補助129627萬元、原體制補助2100萬元、一般性轉移支付補助91707萬元、調整工資轉移支付補助89442萬元、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補助28779萬元、緩解縣鄉財政困難轉移支付補助8832萬元、其他結算補助9854萬元),上年結余收入131350萬元,調入資金2248萬元,收入總計為939524萬元;一般預算支出754600萬元,調出資金487萬元(城維稅劃轉水利建設基金),收支相抵,年終滾存結余184437萬元,扣除按規定結轉下年使用的專項資金190391萬元,2007年底累計凈結余為赤字5954萬元(注:2006年底累計赤字6898萬元,2007年底減少為5954萬元,2006年當年結余944萬元),市本級和十三個縣市再次全部實現當年財政收支平衡,汾陽消化歷年掛帳赤字876萬元。
????(三)市本級預算執行情況
????2007年,市本級一般預算收入完成64401萬元,為預算的121.72%,剔除體制調整因素,同口徑比上年增長8.17%,增收4869萬元。市本級一般預算支出執行98304萬元,占預算的70.77%,比上年增長9.24%,增加支出8313萬元。
????2007年市本級財政收支平衡情況:2007年市級一般預算收入64401萬元,省補助收入30545萬元(其中:稅收返還及所得稅基數返還17789萬元、調整工資轉移支付補助7792萬元、結算補助4964萬元),上年結余收入29230萬元,縣市上解收入20270萬元,補助縣市支出5545萬元(其中:專項補助縣市4298萬元,轉移支付補助縣市1247萬元),收入總計為138901萬元;一般預算支出98304萬元,年終結余40597萬元,扣除按規定結轉下年使用的專項資金40294萬元,凈結余303萬元。
?????總的來看,2007年全市財政總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均保持了快速增長,財政支出總量繼續擴大、結構進一步優化,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全市財政預算執行取得了比預期要好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協的有力監督,得益于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市各級財稅部門為此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1、圍繞一個中心,推進發展方式轉變,支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邁出新步伐。緊緊圍繞市委“三個發展”、“三大工程”建設、“雙百雙千”項目大會戰與和諧呂梁建設這個中心,充分利用財政手段,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有力地支持了經濟發展。市級籌集3247萬元,支持了結構調整重點項目建設;安排科技三項費用、知名品牌、技術創新資金1286萬元,比上年增長35%,提高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安排3787.4萬元,用于工業園區建設和煤炭行業建設;籌措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建設資金5900萬元,壯大了擔保實力;安排267萬元,支持了招商引資;籌措資金2500萬元,支持了山西龍虎水泥有限公司改制工作;爭取上級各類建設資金15.65億元,支持了“雙百雙千”項目大會戰,全市282個“雙百雙千”項目已有259個開工建設,75個項目已建成投產。
????2、突出兩個目標,狠抓征收管理,全市財政總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實現新跨越。2007年,面對國家宏觀政策緊縮,全省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征收政策出臺,特別是呂梁遭受環保區域限批的困難局面,各級財稅部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緊緊咬住總收入突破100億,一般預算收入突破30億兩大目標,強化征管措施,狠抓收入管理,在全市關停取締486戶企業的情況下,全年財政總收入順利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了105.11億元,同比增長36.29%。剔除兩權價款,完成103.44億元,同比增長37.35%。全市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8.33億元,同比增長42.70%。全市財政收入呈現如下特點:一是收入規模躍居全省第四位。收入規模在全省的位次不斷上升,2002年位居全省第九位,2003年超陽泉,2004年趕晉中,2005年越運城,2006年跨大同。2007年再次前移,在全省的排名由第五位躍升至第四位。二是煤焦行業主導了財政收入。兩個行業完成額與增收額分別占全市的50.17%和55.65%。三是縣域財政收入規模再創新高??h級財政收入完成103.44億元,同比增長38.64%。全市13個縣(市、區)中有12個成為了億元縣,孝義、柳林、汾陽、交城等4個縣市收入達到了10億元以上。四是財政運行質量明顯提升。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占財政總收入的比例達到36.5%,比上年提高了3.2個百分點。全年財政總收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由2006年的19%提高到21%,收入結構進一步趨向合理。??
????3、優化支出結構,著力“三個傾斜”,促進和諧呂梁建設取得新成效。貫徹以人為本,積極調整和優化支出結構,保證了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支出。全市新增財力70%以上用于了民生支出,讓更多的群眾享受到了改革發展的成果。
?????向“三農”傾斜,大力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貫徹“多予、少取、放活”方針,以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總抓手,支農資金穩定增長。“三農”支出達36.7億元,同比增長36%,其中:市本級“三農”投入3.7億元,比上年增長46%。落實各類“三農”補貼資金2.77億元,用于種糧農民直補、退耕還林補助、玉米小麥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移民建房補貼等,有力地支持了農業、農村發展。撥付農村稅費改革轉移支付2.88億元,確保了農村綜合改革工作順利運行。撥付4758萬元,用于土地治理中低產田改造等項目,有力地支持了我市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化經營。按照“黨委定規劃、政府出菜單、各炒一盤菜、共做一桌席”的工作思路,在全市范圍內開展了支農資金整合工作,把各級政府安排的“三農”資金、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界幫扶新農村建設資金及村民自籌資金全部納入整合范圍,年度整合支農資金11.14億元,有力地推動了全市新農村建設持續、深入、健康發展。2007年,全市農業在遭受嚴重自然災害的情況下,農民人均純收入仍達到了2770元,同比增長12.5%,廣大農村大災之年無災象,政通人和,安居樂業。
????向公益事業傾斜,全力服務和諧呂梁建設。一是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全市教育執行18.13億元,增長25.87%。撥付義務教育保障經費2.85億元,“兩免一補”政策、農村中小學公用經費補助、“兩區”寄宿制學校建設和中小學維修改造補助資金全面落實到位;市級撥付8300萬元,重點支持了呂梁高中、實驗中學、呂梁大學建設,解決了市區中小學班容量大的問題;全市家庭困難中職學生受助范圍達到了90%以上,資助2萬余名學生完成了學業,對農村42所偏遠學校實施了供暖工程建設,對百名優秀教師和“雙百”示范學校進行了獎勵。二是大力支持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全市醫療衛生支出5.1億元,同比增長35.37%?;I集撥付合作醫療資金1.1億元,全面實施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縣市由4個擴展到10個,參合農民達到220.75萬人,參合率達到了90.5%;撥付資金975萬元,為52個鄉鎮衛生院配置醫療設備909臺(件),改善了657個村衛生所醫療條件,解決了17個社區30萬人的就醫困難。三是大力支持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全市文化體育支出1.52億元,同比增長32.43%。其中,籌集855萬元,支持了鄉鎮文化站、縣級圖書館建設、農村籃球場建設、農村電影“2131”工程和呂梁電視臺設備改造,豐富了廣大群眾的文化體育生活。四是大力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呂梁城市品位。撥付3.23億元,用于沿黃公路、離磧公路、太中銀鐵路、呂梁機場、橫泉水庫移民拆遷以及209改線、柏葉口水庫建設和北川東川河整治工程,進一步推動了基礎設施的改善。五是支持節能減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安排環保攻堅兩大戰役、功能區建設、水源地保護、取締市區燃煤茶爐、完善市區集中供熱工程等資金1.1億元,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再造藍天碧水,2007年,市區二級以上天數達到322天,比上年增加141天,全省排名由2006年的倒數第一上升為正數第一;籌集2.07億元,支持了市區“三山”綠化、濱河兩路綠化、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工程和六大造林工程。
????向困難群體傾斜,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一是籌集城市低保補助資金8113.2萬元,比上年增長22%,確保101221名城市居民低保對象實現了應保盡保,全市低保對象人均月補差標準達到了80元,比上年提高了19元。二是籌集撥付農村居民最低生活補助資金2855.2萬元,比上年增長295%,確保了97663名農村低保對象的最低生活待遇得到落實。三是籌集撥付醫療救助資金1440萬元,救助城市醫療困難對象1820人,農村醫療困難對象3151人。四是籌集撥付救災救濟資金5345萬元,比上年增長92%,解決了79萬名災民的生活困難。五是市級撥付廉租房建設資金200萬元,支持建設廉租房2500平方米,改善了特困居民住房條件。六是撥付地質災害治理資金2109萬元,支持20個村對地質災害進行了集中治理,讓9230名農民住上了新建和安全的住房。七是撥付沉陷區、棚戶區治理資金1112萬元,新建住宅19.82萬平方米,讓5200戶15600人住進了新居。八是大力支持就業再就業工作。撥付2033.9萬元,通過購買公益性崗位安排就業困難人員1013人;解決零就業家庭人員就業4737人,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8803人。認真落實稅費減免政策,使全市1380名下崗失業人員得到了稅費減免優惠。
?????4、深化四項改革,創新管理體制,規范財政運行機制取得新進展。
????調整規范了市縣財政體制,從2007年1月起重新調整了省市縣財政管理體制,全面落實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實行“省直管縣”財政管理體制試點工作。調整后的財政體制,降低了省、市級財政分成比例,擴大縣級收入范圍,提高了縣級分成比例,使財力逐步向縣級傾斜,調動了縣級財政增收積極性,增加了縣級收入規模,增強了縣級財政實力和自給平衡能力,有效緩解了縣鄉財政困難。新體制實施后,僅減少市級增加縣級財力就達8636萬元。繼續深化了部門預算編制改革,全市和市本級全部實行部門預算,提前了編制時間,規范了編制程序,推行了零基預算、綜合預算,開展了“收支脫鉤”試點,實行了項目庫管理,進一步提升了預算管理水平。深入推進了國庫集中管理制度改革。市本級、孝義市、中陽縣所有單位全部納入集中支付范圍,全市十三個縣全部開展了試點。實現了一年試點、二年擴面、三年全部集中支付的改革目標。國庫集中支付提高了資金效率,規范了資金支付行為。繼續深化政府采購管理制度改革。按照《政府采購法》的規定,實行了徹底的“采管分離”;從完善監管入手,出臺了《呂梁市市本級政府采購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等9項制度,完善了政府采購管理辦法,建立了政府采購公示制度,全面規范了政府采購行為和程序,提高了政府采購質量和節約效果。全市采購金額達3.26億元,同比增長34.33%,節約資金4155萬元,節約率12.69%。其中,市級政府采購總額1.1億元,同比增長93.26%,節約資金695萬元,節約率15.95%。
????5、提升五個能力,建設五型財政,構建公共財政體系取得新成果。
????以建設責任、法治、效率、廉潔、公信財政為目標,以“提升財政保障能力、依法理財能力、爭先創優能力、高效服務能力、廉潔自律能力”為抓手,以“一會一通四強化”的抓落實工作機制為措施,狠抓工作落實,全力提高預算管理水平。狠抓收入組織工作,印發了《關于加強收入征管工作的意見》,進一步完善財稅協調聯動機制,不斷加大收入形勢分析預測及監控工作力度,深入開展重點稅源調查,加強收入征管,確保了各項收入的應收盡收。規范行政事業資產管理,認真開展了全省行政事業單位資產清查,積極推行資產配置審批試點,努力探索預算管理與資產管理相結合的新機制。加強財政法制建設,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認真執行各項財經法規,全面推進“五五”財政法制宣傳教育,不斷加強財政法規制度建設,積極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進一步強化財政資金和理財行為的制度約束,推進了依法理財進程。加大財政監督檢查力度,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補助、農村義務教育保障經費等民生支出,實行了事前審核調研、事中跟蹤監控和事后監督檢查的全過程監管,促進了資金的規范高效使用;印發了《關于貫徹落實發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精神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市直單位經費管理的通知》,并加強監督檢查,對498個單位進行了日常檢查、專項檢查和重點檢查,查處各類違規金額6419萬元。針對檢查情況,采取了通報批評、與14個單位領導戒免談話等措施,強化了財政監督職能,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規范了單位財務管理行為;加大投資評審工作力度,評審范圍不斷擴大,投資評審作用得到較好發揮。嚴格預算約束,切實解決預算追加頻繁的問題,維護財政預算的嚴肅性;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大力杜絕各種鋪張浪費行為,勤儉辦一切事業。
????總得來看,當前我市財政情況總體上是好的,但也面臨一些矛盾和問題。一是財政收入對重型產業依賴過大,財政持續穩定增長的基礎還不牢固。2007年煤炭、焦炭兩行業稅收完成額與增收額分別占到了全年財政收入完成額與增收額的50.17%和55.65%。二是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占比偏低,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3個百分點,占比水平在全省排名第9位,地方可用財力增長緩慢。三是剛性支出政策不斷出臺,財政硬性增支因素增多,支出壓力越來越大,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四是社會轉型期各種風險呈現向財政轉移和積聚的趨勢。特別是已到期的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債務,形成了巨大的還貸壓力,防范和化解財政風險的任務非常艱巨。全市顯性債務余額達43億元,隱性債務更多。五是財政管理仍存在薄弱環節,擠占挪用財政資金,會計信息失真,偷稅、漏稅等問題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財經秩序有待于進一步規范。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采取針對性措施,認真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