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呂梁日報 更新時間:2023-01-03 10:02:54
純農業鄉鎮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嵐縣順會鄉立足鄉情實際,大膽創新,發揮優勢,梳理形成了“五三”發展思路,進一步走實高質量發展之路。
“五三”發展思路即:“十四五”期間打造有機旱作農業、有機綠色蔬菜、設施農業“三類”特色種植業;推動豬、牛、羊“三大”規模養殖;配套有機食品、飼草飼料、有機肥料“三類”加工產業,建成“特色種植——加工轉化——生態養殖——有機肥料”融合發展的農業循環經濟鏈。強化路網、水網、智慧鄉村“三大基礎設施”建設;狠抓干部、人才、文化“三維帶動”強化組織保障。
根據工作思路,該鄉明確了發展目標:力爭到“十四五”末,建成有機土豆種植基地20000畝、標準化谷子種植基地10000畝、黍子種植基地5000畝,打造“順會黍子”“順會谷子”“特”“優”小雜糧品牌,實現年產值5850萬元,帶動人均年增收1000元;大力發展蔬菜、菌菇、花卉等種植,建成200座四季蔬菜大棚,實現大棚年收益150萬元;實現年存欄豬10萬頭、?!?000頭、羊5萬只以上的規模;村均集體經濟年增收50萬元,11000余群眾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
圍繞目標任務,順會鄉主動融入省市縣新發展格局,系統謀劃部署,細化政策舉措,確保各項工作“一盤棋”推進。2022年,該鄉深入推進農業循環經濟鏈建設,在打造有機旱作農業、有機綠色蔬菜、設施農業“三類”特色種植業方面,推動有機旱作農業種植8000畝,牛灣子村50棟蔬菜大棚建設項目已完成主體工程;在推動豬、牛、羊“三大”規模養殖方面,新增養殖業項目3個,目前生豬存欄18000頭、牛存欄1500頭、羊存欄15000只;在配套有機食品、飼草飼料、有機肥料“三類”加工產業方面,實施順會鄉舍安村黍子糕品系列食品加工項目,打造“特”“優”小雜糧品牌;在路網、水網、智慧鄉村“三大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全年實施6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會河村數字鄉村建設初具雛形,全鄉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基礎有力夯實;在干部、人才、文化“三維帶動”強化組織保障方面,3名省直選調生和9名大學生村官全面融入鄉村發展大局,鄉村干部隊伍能力素質顯著提升。以家風促民風帶社風,持續開展孝老敬親“好媳婦”評選表彰和“優秀大學生家庭”表彰活動,尊老、孝老、愛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培養人才的良好社會風氣成為順會鄉的主流價值。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毕乱徊?,順會鄉將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契機,著力建成“特色種植——加工轉化——生態養殖——有機肥料”融合發展的農業循環經濟鏈,為純農業鄉鎮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