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呂梁市文化和旅游局 更新時間:2022-07-30
7月25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耀峰帶隊,教科文衛工委組織,部分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市人大代表及市委編辦、市文旅局、市財政局有關人員就《呂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貫徹執行情況開展了為期一周的實地調研。文水、汾陽、交口、中陽、臨縣、興縣、離石實地查驗了文水非遺傳習中心武家莊鑼鼓和文水葫蘆制作技藝。汾陽地秧歌、汾陽汾酒釀造技藝、交口刺繡和根雕、中陽剪紙和刺繡、臨縣義居寺參觀了非遺展廳,觀看了黃河大嗩吶、和臨縣三弦書演出,興縣清泉醋業釀造技藝和李家灣道情演出、離石金卓藝烙畫、離石彈唱演出。
此次執法調研重點圍繞呂梁市本級及各縣將非遺保護工作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并將保護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情況; 開展非遺調查,建立非遺檔案及相關數據情況;建立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及開展分級保護情況;認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及支持其開展傳承、傳播活動情況; 建設非遺公共文化設施,設立非遺展示傳承場所,推進非遺融入現代社會生活情況;設立非遺保護專職機構、專職人員及引進和培養專門人才情況。
此次調研,張耀峰主任充分肯定了呂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利用工作取得的良好成效。也指出了呂梁市非遺工作存在的問題。同時也提出一要抓好《條例》的貫徹落實,學習宣傳要更加扎實到位。不僅要向下宣傳,更要向上學習宣傳,讓用法者更懂法,用好《呂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要圍繞《條例》狠抓落實,對照《條例》,逐項補差,抓好落實。二要進一步做好非遺保護,傳承和利用工作。資源調查和認定工作建立和完善非遺資料數據庫,加強各級名錄的科學保護和管理。強化非遺生產性保護,注重與市場化對接。六是抓好保障,設立非遺項目專項保護資金,發放傳承人補助資金。建立非遺項目傳習和非遺展廳。完善非遺保護工作人才隊伍建設,建立專門機構,引進專業人才。完善項目保護單位考核機制和傳承人評估退出機制。